少,但都和印谱里对得上。」
「虽然在著录和出版里,我没有找到原作,但看这笔意绝对是董其昌的真迹。」
书画作品,尤其是古画一类,权威的著录,大藏家的钤印,都是鉴别真假的关键。
因为历代名画,都传承久远,知名的著录里,多少都有记载。
比如,徽宗时期的宣和著录,乾隆的石渠宝笈等。
凡是历代的精品名画,多会收录其中。
大精品的画作,经手的藏家也多,所以博物馆里很多名画身上,都是密密麻麻的印章。
大部分的藏家印,和名家题跋都会为原画添彩。
不过,也不是绝对。
盖章狂魔乾隆帝,就是一个例外。
比如,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原帖只有二十八个字,长度不过二十多厘米,是一幅很小的字帖。
乾隆皇帝对此贴十分喜爱,前后盖了上一百七十二个印章,题跋近两万多字。
原本只有二十厘米的小字帖,现在全部展开得好几米。
在原帖之间,还写了一个硕大的神字,卷
首还题引「神乎技矣」,四个楷书大字!
李白的唯一传世之作,上阳台帖,一共就二十五个字。
乾隆更是噼里啪啦一顿盖章,整个字帖多达七十多个印章,堪称牛皮癣之父!
圈内人戏言,别的藏家盖章是增值,乾隆盖章那是贬值!
比如还是李白的上阳台帖,宋徽宗也在上面有过题跋。
他铁画银钩的瘦金体和李白豪放不羁的诗仙之气,相得益彰,为此贴增彩不少!
著录和钤印都对得上,那肯定是真迹。
但没有的话,也不能说是赝品。
有的作品一直在某家传承,未曾流出面世,也有可能。
古代的藏家,讲究一个私密性,在乎一个藏字,独自欣赏的美妙,顶多和三五好友品茗赏画。
并不会和现在一样,有个什么宝贝,全发朋友圈和短视频,恨不得全世界都知道。
这样的话,有些古画上,就很少有钤印,也不会被著录收录。
有的专家会死磕著录和钤印,没在著名图录里出现过,没有上过某些大拍,便认为是假。
对于资深的鉴定专家来说,这些都是辅助。最主要的,还是看作品本身。
像钱老这样的书画鉴定大家,单从笔意上,就能判断个八九不离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