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当机立断处置,事后再当面报奏!总之一句话,朕要的是万万无一失!”
三人深深折服,短短三日,皇上好像真的变了一个人,能文能武,胸有韬略,心思缜密,唯一的解释就是,真的有神明保佑,暗中相助!
第三波请来了吏部尚书、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杨涉,此人世守礼法,性情谨厚。
李晔笑眯眯看着他,不紧不慢地问道:“杨爱卿,你是吏部尚书,可知我大唐自开国以来,一共点选了多少名进士?”
杨涉自己就是进士出身,又执掌吏部多年,略一沉吟,小心翼翼答道。
“陛下,如果从高祖武德五年(622)算起,到如今天佑元年(904),前后凡二百八十二年,共开科二百七十三次,总取士八千四百五十五人,其中进士六千六百九十二人!”
这报数据是有学问的,越是精确到个位,越显得专业可信服,听汇报的上峰一时也没法查证。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大唐的科举不好考,略一粗算,平均下来,这每一年考取的进士不过二十余人,真可谓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李晔不禁感慨,无数的读书人,头悬梁锥刺骨、耗尽心血的终极目的和唯一出路,就是学而优则仕。
可年复一年,依旧落榜!
有文化、有知识、有追求的莘莘士子,屡考不中、梦想破碎、走投无路,对朝廷失望至极,愤而投身藩镇幕府。
那时,他们的胸腔里已经没有曾经的热血,剩下的只是怨恨之情和报复之心。
无论何时,人才都是第一要素,必须要争夺。
“杨爱卿,你看看嘛,朝廷每年点选的进士实在太少了,根本不够国事之用!”
李晔微微皱着眉头,接着说道。
“朕知道你们吏部有一个甲历档案库,存放着本朝官员选解与家状、铨注及告身、考课与奖惩等材料。”
“杨爱卿要挑选干吏,分条目整理,重点把本朝以来,在藩镇幕府为官人员的档案挑出来,列出明细清单!”
“同时要尽快统计朝廷各部、各署、各衙及洛阳十八县的用人需求,整理出招考名录,朕要面向各藩镇幕府官员,组织一次恩科!”
杨涉直挠脑袋,“请陛下放心,甲历档案是吏部的命根子,从长安迁到洛阳,虽有部分流散遗失,但大体都在,略加整理,便可调用!”
“只是,这科举一向由礼部负责,主要考墨义、口试、贴经、策问、诗赋等内容。此次恩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