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的渠道用户。
“原来你们新时代的创业者是这么算账的!”赵烛江顿时龙颜大悦,深感此话在理。虽然自家的黑叔叔们用功能机的比较多,但是耕耘非洲显然投的是明天是未来而不是现在,国内智能机的今天就是非洲的明天,到时候自家占据杆位,这些用户不是妥妥的以旧换新的目标吗?
虽然获取这些用户贵了点,而且未来替换的时候还要再花一点钱,但是花钱能解决的问题算问题?赵烛江觉得自己虽然不懂移动互联网经济,但是“用户终身价值”的概念他还是知道的。
这么一算,顿时觉得科创版的报价报低了……
这么一算,楚垣夕虽然玩的不是科创企业,但是比那些科创企业的人更懂移动互联网。
“小楚,那明天晚上,我和另外几个准备上科创版的大佬一起办了个酒会,邀请一些包邮区这边的小微科创企业来参加。一起去?”
“好啊!不过我得先问问清楚,你们邀请这些小微科创企业来,是为了并购他们不是?”
“有这个意图。怎么了?”赵烛江突然警惕。
“我也想并购啊。”
天朝的所谓小微科创企业并不真的小和微,十亿估值的比比皆是。但是现在巴人娱乐已经有钱了,而且远比年初的时候楚垣夕做创业计划的时候更有钱,足够支持小康发育的更好。
怎么算是更好?在同样稳定和正当的基础上,发育的快,扫射面积更广,根基更坚实,就算是更好。
企业追求发展速度最高效的方式就是并购,而并购中最有价值的案例是并购一条护城河。什么能做护城河?最常见的无非就是科技、渠道和版权这老三样。至于用户,这是谁都想并购但很少能够得到的东西,即使能并购到也是天价。
而老三样里渠道和版权的并购相对来说更清晰,容易评估也容易保全。但科技的并购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因为太容易被掏空。
科技最终落地靠两个方面,第一是人,第二是论文和专利。但论文和专利其实也指向人。人不对,给你论文给你专利你也是个麻瓜。
别说是并购非上市公司了,就算是上市公司,只要是科技企业,掏空也就是费些心思的事情。比较著名的掏空案例,“浙江海纳”算是一例,这家上市公司上市之后,经历过ipo流程的人就有了别样的心思,然后通过一些手段徐徐图之,最后金蝉脱壳,成立了另一家公司,业务和团队几乎完全相同。
浙江海纳被掏空之后肯定是每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