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短篇小说 > 少姝的山水 > 第13章 盅盅里的“龙”

第13章 盅盅里的“龙”(5 / 1)

翌日,少姝赶早挎了个大竹篮,往就近的水磨去磨些豆面。

不成想还有更早的,刚走到,就看见磨坊外面,村中农妇们的家伙什——各色锅碗瓢盆——已秩序地排了一溜,这是山乡规矩,轮到谁了,谁就进去用磨,亦毋需争执。

勤快的农妇们总不会一旁干等,她们在水磨下边的河滩上忙碌着洗洗涮涮,多是在为午饭收拾菜叶,见少姝来了,三三两两地打起招呼来。

一众丱角小童,在水磨边上聚集玩耍,都是妇人们带来照看的。

少姝一瞧便乐了,可真够热闹的:男娃们有的打着旋风般的陀螺吆喝比试,有的滚着叮铃当啷的铁环往返追逐,有更顽劣的,从旁边高地不时向河中投下石子,水花溅在妇人们的身上,爆发出一长串狡黠而清脆的笑声。经过那磨坊的下落之水,又归落于河流,汇合处陡然形成一凹深潭,鹅鸭悠然戏水,等待着可口的粮菜漂流而至。

女娃们偏静一些,几个小人儿围了个圈子在地上圪蹴了,嬉笑拍手,将童谣唱得分外娇嫩动听:“野雀子喳,水红花,客人来了请进门。先坐下,后喝茶,俺家大人出去啦。请问您家住在哪?尊姓大名请留下。”

(圪蹴:介休方言,当地人对蹲在地上休息的叫法。)

少姝在骐骐毛绒绒的耳朵上轻揉着:“你听,她们唱得真不赖,一早起来就听到窗外的野雀子喳得欢,说不准啊,今日山上真有贵客。”

(野雀子:即喜鹊。)

“少姝姐姐,才有客人上后山去,她们瞧见了就唱起这个来,”一个长相敦实,脑袋圆圆的男娃,有板有眼地说起方才见闻,“远远看见几位公子,极阔绰的香车宝马,穿戴可讲究了,想必是界休城里的大户人家。”

少姝煞有介事地应着他,这在山上也是常有景像,自早起时分,上源神庙的香客已然络绎不绝。

“哼,对面几个秃头,探头探脑的,尾随那几位公子好一段路,一准没想好事!”男娃脸色一沉,朝对岸高地上晃荡的几个年轻的沙弥努了努嘴,透出几分孩童身上少见的警惕,想必是受父母告诫良多。

(沙弥:原语可能出自龟兹语的samane或sammir,或于阗语的ssamana。意译为求寂、息慈、勤策,即止恶行慈,觅求圆寂的意思。在佛教僧团中,是指年龄在七岁以上,未满二十岁时出家的男子,已受十戒,未受具足戒,而满二十岁,受了具足戒的男子则称作比丘。)

“阿圆,你说的是他们?”少姝顺他所指,也看到了。

“正是,少姝姐姐上山采药的时候也要当心啊。”

那几个小沙门,来自源神池坡上东南一里多处的山沟,沟中有座寺院,名曰“上寺”,据村中老人们讲,该寺约建成于东汉末,后经连年战乱一度荒废。前两年,三五个游方僧到此才重启了庙门,又引来不少外乡的后生到此剃度出家。

但好端端的寺院及僧众,何以在当地的口碑落得如此不堪?原来,这些沙门,个个身上有些拳脚功夫,却不守清规,隔三差五下到村中来赌钱、打架、惹事生非,百姓们早就恨得牙痒痒,多次报请里魁出面调停过,最初能安分上几天,过不久便故态复萌,众乡里只好对他们敬而远之。

(里魁:是秦汉到魏末的乡官名,同春秋时的“里正”。出自《续汉书·百官五》:“里有时魁,民有什伍,善恶以告。”据《后汉书百官志》本注曰,里魁掌一里百家。遇有善事恶事,由里魁向有秩、啬夫、三老汇报。)

少姝拍拍阿圆肩头,谢其好意提醒,快步将竹篮放到了水磨外面。刚转身,就有小娃笑闹着找过她这边来,拉扯她一起玩耍。

有几个胆大的,围着骐骐逗弄开来,骐骐挨个儿轻吻过他们的小手小脚,在与他们周旋的时候,它的脾性尤为温和。

要应付这些玩童,少姝的主意可不会少,她干脆叫大家都围到身边来:“今日玩什么好?不如姐姐与你们猜回迷吧。”

孩童们欢呼着说好。

“听好了,”少姝摆出一副要让他们伤脑筋的笃定神气,悠悠然道出谜面:“层层不是山,道道绕不完,隆隆不下雨,纷纷雪不寒。以上这些,再没别的提示喽!””

孩童们当中略为幼小些的,听都没听明白,感觉颇费思量,半日头绪也无,只好不甘心地大眼瞪小眼。

“这都猜不到啊,”阿圆看着小伙伴们开始急得抓耳挠腮了,忍不住得意,高高抬手,往河上一指,“你们瞧,那是什么?”

“还有什么,水磨呗!”

“哦对,是水磨!”

“哈哈!我怎么没想到!”

“还真是,说山也不是山,一天到晚转个不停。”

“那磨坊里声音大得像雷吼,磨出来面粉,又如同扬雪。”

孩童们你一言我一语,唧唧喳喳聊得欢快,少姝心情大受感染,笑得合不拢嘴。

大家热闹够了,又央少姝再出一个迷。

“这回的迷就更不易猜了。”少姝装模作样,摸出掖在袖笼里的东西,严丝合缝地双手捂紧,“谜底就藏在我手中,谁要是答对了,就有好吃的喔!”

“少姝姐姐,快说,快说!”小娃娃们一个个心急得不得了。

少姝动动合围的双手,神秘笑道:“盅盅扣盅盅,里面盘着两条龙!”

(盅[zhōng]:杯类器具,一般是指没有把手的小杯子。)

“两条龙?啥龙啊?”一个头上扎了朝天辫的男娃儿瞪大眼睛,盯着少姝的手,软嚅地问。

猛地给他问住,少姝赶紧搜罗一番脑瓜中的《山海经》,嗯嗯啊啊地诌了起来:“这个,要说是什么龙,我看看啊——可能是应龙,就是吐火张天,降水倾盆的那种?说不准,也可能是烛龙,就是身长千里,双眼开合,更替昼夜的那种?亦或是掌管东方的青龙?”

(烛龙:又名烛阴、烛九阴、逴龙、火精,《山海经·大荒北经》中记载为章尾山的山神,无足之龙,开眼为昼、闭眼为夜,人面蛇身,浑身红色,眼睛竖着长。)

(青龙:中国二十八星宿中,古人将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等星星的组合想象成龙的形象,按阴阳五行给五方配色之说,认为东方为木,属青色,故称其为“青龙”或“苍龙”。)

于是有人问了:“应龙就是帮助大禹治水的神龙吗?”

少姝答:“正是,《广雅》里说‘有鳞曰蛟龙,有翼曰应龙,有角曰虬龙,无角曰螭龙’,也就是说应龙背后是生有两翼的哦!”

(《广雅》:成书於魏明帝太和年间(227-232),其书依《尔雅》体例,补所未备,集百家之训诂,采八方之殊语,详录品核,以著於篇。一向被认为是研究汉魏以前词汇和训诂的重要著作。作者张揖,字稚让,魏明帝太和中为博士。)

“少姝姐姐,他们那么大本事,怎么会有个头小小只的啊?”

“怎么会没有?”少姝理直气壮答,“翻江倒海,兴云吐雾,隐介藏形,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水火双修,皆属应龙一族的神力,所以说,应龙以屈伸为神,凤皇以嘉鸣为贵,何必隐形于天外,潜鳞于重渊者哉?”

(“应龙以屈伸为神”句:出自《三国志·吴书》意思是能屈能伸是应龙的神奇之处。应龙是上古传说中的无双战神,加之能屈能伸的独到之处,用他来引出北朝时统一北方的后赵君主石勒,也是笔者的特意安排。)

“好厉害!”孩童们都给唬得哇哇惊叹,听她一顿神乎其神的渲染,更没人猜得出她手里究竟是什么好吃的了,只好眼巴巴地看着,舔舔小嘴。

正当少姝准备好心情地揭开迷底时,就听见身后传来一阵中气实足的笑声:“少姝姑娘且慢,这迷我猜出来了!”

大伙闻声望去,就见磨坊中走出一位高鼻深目的少年,身后蹒跚跟出个小女娃,二人俱是皮肤白皙,发色泛红,看形貌属胡人无疑。

“呦,匐勒,是你们兄妹在里面忙活呐!”少姝转头笑道,“这回又要磨不少面吧?”

少年笑着,指指停在不远处的马车,车上井然摞着几只滚远的面布袋:“今日上来早,大概磨得差不多啦!”

少姝环视四下:“敬大哥哥呢?”

“敬公子他去陶窑那边采买了,留我们在此等候。”

这时,一名身着胡服的中年妇人自磨坊绕出来,朝少姝微笑行礼,此人是少年的母亲王氏,随后她便进磨坊接着劳作去了。

名唤匐勒的少年,是邬城店村郭家的佃户,该村位于界休东边,彼郭与华岩馆郭宅已出了五服,而今两家少年人相见,则以年纪大小彼此称呼。除做田园里的活计,匐勒为人伶俐,办事周全,被东家少主人郭敬赏识,常唤他随侍左右。

(匐勒:即少年石勒,他是南北时期北方后赵的统治者,一生极具传奇性。他出身于上党(今隶属于山西省长治市)武乡,父系羯族,母系汉人,做过佃农,后被卖为奴隶。西晋八王之乱后,投靠汉赵光文帝刘渊。平阳政变后,与汉赵决裂。光初二年【319年】,自称大赵天王,建立后赵,定都襄国【今河北邢台襄都区】,推动后赵成为北方地区最强的国家。石勒喜欢儒家文化,减租缓刑,求贤纳谏,开办学校,核定户籍,创办考试制度,重新制定度量衡,促进了北方经济文化的发展与民族融合,建平四年【333年】逝世,谥号为明皇帝,庙号为高祖。本文用“龙”的谜底引他出场,是因《魏书·羯胡石勒传》记载:“羯胡石勒,字世龙,小字匐勒”,暗合其字。他本来应当没有华夏式人名,更不会有字,“匐勒”当是其族汉化后的音译,在参加汲桑起兵时,汲桑始命勒以石为姓。因自幼时起便胡汉杂居,深受汉文化熏陶,石勒作为一个有本民族名字的胡人,对于石姓这个随便得来的姓氏非常坚持,称帝后为其太子起名石弘,字大雅,说明他的文化认知仍是以汉族文化为中心。)

(郭敬:《晋书》载石勒少年时挚友,太原邬人。邬,在山西介休东北30里,为秦始皇时太原郡所辖七县之一,现为介休市内名为“邬城店”的村庄,隶属连福镇,位于文中“洪山”之东北方向。在介休市井很早就流传着“先有邬城店,后有介休县”的说法。《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记载:晋“魏献子为政,分祁氏之田以为七县……司马弥牟为邬大夫。”《辞海》中也有相关记载:“邬县,古县名。公元前514年晋分祁氏采邑置七县,邬居其一,治所在今山西介休东北。”《介休县志》亦有记载,“邬城在县东三十里,即弥牟邬大夫时故城,今称邬城店。”邬城原为县邑,位于官道旁,供过往客商行侣饮水歇脚之铺店林立,后县邑废置,称之为店。)

最新小说: 风水之王吴劫李通玄 御王殿下太宠了 网游之双面阎罗 文豪1979 我在凡人科学修仙全文免费阅读 风水王吴劫李玄通刘婆子 游戏搞到一个亿 遇着光 我渣了亿万继承人 魔王大人深不可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