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杨逸坐在办公室里翻看着报纸上的影评。
让他意外的是,差评竟比他预想的少了很多!
也不知是哈维的公关起了效果?
或者是这些媒体前两天都才刚吹捧过他,不好立刻再翻脸狂踩——毕竟他们的风向已经大变过一次,再变就显得太两面三刀了。
即便以米国媒体的脸皮厚度,也不好做得这么过……
总之。
大部分的影评都还是挺客观的。
“只能说,或许我不是该片的目标受众吧?反正我个人是没太明白该片想表达的意图……但从点映时的观众反应来看,或许年轻人会很喜欢……”
不少知名影评人都是类似论调。
既不吹捧,也不过分贬低。
而且在表示自己看不懂的同时,不少影评人还专门挑优点称赞了下!
而被称赞最多的,无疑就是全片最出彩的女主角了。
尤其经过杨逸精心设计的那场哭戏,更是收获无数好评:
“相较于【活埋】里的惊鸿一瞥,姬娜·菲利普斯在本片的表现空间无疑大了很多,而她也没有浪费机会……”
“姬娜的表现,绝对是本片最出彩的部分!”
“我得说:大家尽管走进影院去吧!就算看不懂本片主旨,但光是真挚动人的女主就足够值回票价了!”
“姬娜在片中那段伤心戏的处理,令我叹为观止!她的表演,并没像很多同龄女演员那样流于表面、或歇斯底里,而是处理得真挚又恰到好处!尤其她伤心时的神情,非常富有层次感,让人不由得动容……”
嘿嘿!
杨逸满意的笑了。
这段戏也是他本人最满意的,现在看来,他的想法和眼光还是很受专业人士认可的嘛~
接着杨逸又跟哈维、谢伊沟通了下。
谢伊觉得从点映效果来看,影片不需要再做任何调整,今晚就可以直接大规模公映了!
哈维也认为不需要调整。
但他却打算先小规模上映,再慢慢扩大规模。
而且哈维给的理由还挺有说服力:普通影院什么年龄的观众都有,一下子放开,可能导致差评太多。而限定放映区域和规模,就能方便的筛选目标观众、控制口碑。
等初期好口碑形成后再完全放开,到时很多年龄大的观众即便觉得这片不合口味,但一看别人都给那么高的评价,他们也不好意思给差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