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书法作画,总宜多读点书,才有气味。不然,徒事弄笔弄墨,终归有俗气。
像邓石如这样的功夫,就是读书少,在书苑中也脱不了个俗。
他的隶书写得好,其他也不怎样。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说到底,书法只是小道,是国学的衍生物。
读书对于书法的重要是怎么说都不为过。
明代王绂说,胸无数百卷书,不能作笔。
李瑞清说,学书尤贵多读书,读书多则下笔自雅。故自古来学问家虽不善书而其书有书卷气,故书以气味第一,不然但成手技,不足贵矣。
书法贵有书卷气。
与邓石如相比,同时代的吴让之是读书人,书法就有书卷气。
所谓书卷气,就是腹有诗书气自华,书读多了,自会有一种气从胸腹之中溢出来。
这不是学成的,而是养成的。
跟养玉一般,三五年,几十年,在古人里面钻,才能把躯壳脱掉,写出自己的面貌来。
强调书法要多读书,大体是从宋代才开始的。
苏东坡说,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
黄庭坚说:学书要须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于圣哲之学,书乃可贵。若其灵府无程,政使笔墨不减元常、逸少,只是俗人耳!
之所以从宋代开始,才有了文人字文人画,是因为大量中下层文人通过科举而居庙堂之上。
从而取代了晋唐时世家地位,“士大夫”变为“文人”,由此“士气”也就专为“文气”。
文气从哪来?
读书!
子曰,“不读诗,何以言!”
同理,不读书,何以书?
……
皇冠行驶在路上,穿行于田野之间,绿色黄色红色交织,目遇之而为色。草木果实气味弥漫,鼻纳之而为觉。寒蝉昏鸦齐鸣,耳听之而为声。
远山萧条,村庄火热,已经开始有炊烟升起了,这里的乡村因为远离城市,还能依稀闻到历史的味道。
从渡口到外婆家,不过十来里路,却是要完成国道到省道再到县道的变迁。
开着开着,车轮一颠,又从县道转到了土路,前轮刚压上,就听刮拉刮拉竹板响,冒出几个脏兮兮的人来。
叫走唱艺人抬举点,叫乞丐吧又有行为艺术范。
“瞧一瞧,看一看,这里来个穷要饭。大爷好,大爷善,可怜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