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身离开了。
秀晴看了眼那厚实的背影,笑着摇了摇头,便将桌上的钱收了起来放进匣子里。
没过多久,来了一位老丈人。穿着身绀蓝的直裰,双手拢在袖里,笑眯眯地对秀晴说“女娘,来碗三鲜面。”
“唉,老丈稍坐,一会儿就好。”秀晴这边忙着下面,老翁这边打量着这家老友说的面摊。
确实是简陋,只一张矮桌并几个板凳。但也很是干净,碗筷都收拾的整整齐齐,桌子上不见一点残汤。还来不及多想,盛得冒尖的三鲜面便端到了跟前。
今儿的三鲜面里除了固定的鸡茸、笋子,放的是口蘑和猴头菇,通常是陈大山捡了最新鲜的送来,送了什么来便用什么做臊子,所以秀晴家的三鲜面卖相常常略有不同,但味道是始终如一的鲜,常来的食客都知道。
老翁端起碗先尝了口汤,汤色醇厚、油润咸香,一口咽下,香气直冲鼻管。
”这火候煨得十足。“老翁心里暗自点头。又抽了双筷子,将面上的臊子挑开和匀,面条裹着肉茸、碎丁,蘸满汤汁一口吃到嘴里。这股鲜美好久都没吃到过了,老翁嘴里嚼个不停差点咬到自己舌头。
老友诚不欺我啊,老翁高兴地端起面碗,一边抖着眉一边”哧溜溜“地吃着。
不大会便把满满一碗面条吃得精光,还一副意犹未竟的模样。捻捻胡子踱到秀晴跟前,“小女娘,这面多少钱?”
“十六文。”
袁老丈数了银子给秀晴,心里想的却是“要搁在京城,这面至少要二百文。”
下午收摊在家,把摆摊的东西都收拾干净后,秀晴照例睡了一会。午觉醒来,便是一天难得的闲暇时光。隔壁张大娘家的男人白天都不在,下午经常会牵着大妞过来串门。秀晴每次给张节做些零嘴之类的吃食,总不忘给隔壁大妞送去点,所以大妞特别喜欢往秀晴这儿跑。张大娘拿闺女没办法,每次过来只要看见秀晴在忙活,总是问也不问便抄起袖子在一旁帮忙。
这天日暖风恬,三人坐在院子里晒着太阳,一人膝头上搁着个簸箕,一边挑着豆子一边闲散地聊着天。
“这段日子眼看着你把那面摊开起来,一个人起早贪黑的也是怪不容易,好在那面摊生意不错,这下你也算是在县城里站稳脚跟了。”张大娘感慨道。
“不过是小本生意罢了。”秀晴自己事自己知,虽说面摊的生意稳定下来,可是张节读书的开销也愈发地大,笔墨纸砚、各种书籍,以前未曾想,只以为交了束脩便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