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认识了一个穿城乡的网友,他们那里有一个烈士陵园,最近在重新修缮,我就试着给他们画个图纸。”李清给我解释。
1941年,国民党盘踞在泗水穿城附近,淮阴行政公署专员兼常备第七旅旅长王光夏,在当地大兴土木构筑工事,祸害百姓,并多次屠杀地方抗日武装,公开与新四军主力部队为敌。
新四军代军长陈毅下令要拔除这颗“毒瘤”,同年10月上旬,新四军独立旅二团奉命进攻穿城地区。
战斗打了两天两夜,消灭了国民党政府一个营的兵力,两百五十人。但是我们新四军二团一个营,也牺牲了近三十人。
当时的营长叫杨振海,也牺牲了,还有他的警卫员等,当时就把这些烈士埋在了当地。
当年只有十三岁的姜维和战士们、村民们一起收殓烈士尸骨。因为条件艰苦,加上部队作战任务紧急,牺牲的烈士们只能被就地零散掩埋,营长杨振海和他的警卫员“小山东”就被埋在了同一个坟里。
当时埋的时候,一个坑里都有三四个烈士。当兵的埋的时候,一边埋着,一边淌眼泪哭着。
烈士们英勇就义的悲壮场景,就此深深烙在了姜维的心中,姜维记住了当地干部告诉他的话,要看好烈士墓。
自此,姜维上学放学路过时,都会提醒同学不要碰木牌,更不准随意跑到烈士墓上撒野。看到青草长高后,他就随手拔掉。
后来山东等地来人认走一部分烈士,最终还剩下八位烈士无人认领。
看着零星散落的烈士墓年久失修,日渐冷清,姜维便趁着村里土地平整,自发将零散的烈士墓集中迁移至新的地方,并弄了一个木牌立在墓前,当起了义务守墓人。
1973年,村里农田“旱改水”,时任村支书的姜维不忍心烈士长眠在水中,又将烈士墓迁至北边高地、距离自家不到三百米的地方,方便平日里照看。
因为都是土坟墓,没有水泥,姜维就向水利局要了点水泥,做了块墓碑。
烈士墓虽简陋,但姜维守护得却很用心,只要有空,他就会站在家门口看看,就怕牛上去踩了墓。每年清明时节,他都会来清除杂草,给坟墓添土,祭奠烈士。
他常说:“这些烈士抛头颅、洒热血,为国家、为民族,才有了我们今天过的这个好日子。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死去的这些烈士带给我们的。所以我一直记在头脑里,每年清明的时候,都要来给墓上面添点土。”
姜维老人几十年如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