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伯父与肖伯母结婚十几年,终于有自己的亲骨肉,算是出了口大气。肖伯母尽管人得了得,还是村干部,党员,但总因没生孩子,觉得气短。
更有肖老大的婆儿,就是肖伯母的婆家大嫂,总对肖伯母一再发难,隔不得三天,就指桑骂槐,跑到肖伯母门前叫骂,说她家的孩子像母鸡下蛋一个接一个,不像有的母鸡占着窝不下蛋,失了做母鸡的本分,还不自知的滚出鸡窝,如此等等。骂得肖伯母自认罪的不敢吭声。一个女人家不生孩子就是一只不下蛋的母鸡,有什么好申辩的!
肖老大的婆儿人称她肖嘎大婆。照这个数,人该称肖伯母为肖噶二婆,只是乡亲们称肖伯母为肖主任,并不称肖噶二婆,这是挺有意思的。因为肖伯母是村干部,党员,有工作的人,并非肖噶大婆单纯的农家妇。
肖噶大婆对肖伯母收养她的大儿子肖立红,培养肖立红成人参军的美好前程,毫无感激之情。还口口声声的说,要将参军的亲儿子肖立红要回来。
肖伯母把肖立红从三四岁养到成人,送去读书,再参军,现在发达了,肖噶大婆又想要回去,有这样的好事?
都因肖立红长得实在眉目清秀,一表人才,极为聪明,说话处事,低调斯文。在部队军校毕业便升了官,留在部队当军官,前程似锦。倘若没有肖伯母的培养,养在肖老大的那个穷家,一天三餐都不饱,哪有钱读书,不读书没有知识水平,也参不了军,考不了军校,断乎肖立红也不会这样出息。再说,十几年的情感,怎能说拿回去就拿回去?肖伯母当是不肯。两家由此闹得很不愉快。
后来,肖伯母又生了自己的女儿小幺姑,这两家的矛盾就越发大。
肖老大家的八个儿女,越往大去,却越不顺当,渐渐的死了四个,个个都人长树大,害个啥病,别的啥的别事儿一出,就死了。肖老大与他的婆儿肖噶大婆就越发想把亲大儿子肖立红要回。肖老大家与肖伯母家,因此越发吵得不可开交!
那时父亲已回乡办学校。与肖伯母依旧邻居!
父亲当不赞成肖老大把肖立红要回去,哪有这样的道理呢。不是父亲袒护肖伯母,而是天上不会掉馅饼,也没有免费的午餐,若不是肖伯母在村上当妇女主任,是党员,成份好,家庭条件好,像肖老大家里饭都没吃的,肖立红能得到好的培养,参军去?
就凭肖家从前富农这点,肖立红肯定参不了军!还不是沾了肖伯母是共产党员,村干部的光。再说,肖立红也是父亲看着长大的,他的入团申请书还是父亲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