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取了皮革厂开业的教训,沙尘暴结束几天后,皮革厂鞣制车间重启,开始生产板材。杨柳方这次索性不再举办任何开业仪式,也未对任何领导进行邀请,只是让艳华带着公司资料和自己的身份证去了一趟市工商局,把工厂原来的营业执照上的经营范围进行增项变更。变更完成之后,家具厂和板材厂就开启了全屋定制和板材的生产。
此时家具厂宿舍楼基础装修业已完成,只待建委验收合格后,就可以按照去年11月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全面进行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意见》进行内部销售了。杨柳方为验收的事找建委领导申请过几次,请他们组织团队过来验收,尽管关系非常到位,可住房牵涉到居民一辈子的事情。尤其是改革的关键期,他们没把文件研究明白期间,更是万分慎重。特别是文件明确规定这次房改的总目标是:从改革公房低租金制度入手,从公房的实物福利分配逐步转变为货币工资分配,由住户通过买房或租房取得住房的所有权或使用权。使住房作为商品进入市场,实现住房资金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
按照文件上的这个要求,似乎只针对公房进入市场流通,而公房一旦进入市场就和柳方集团现在的宿舍楼一样。可公房有国家托底,并且由工人的住房补贴、工龄等综合计算,这种情况下想让柳方集团按照公房的租赁和购买标准来销售,显然是不合适的。因此在建委未搞清楚情况之前,他们一直在推诿这栋宿舍楼的整体验收。
与此同时,为响应国务院上述《意见》精神,全国各地方政府的房改也陆续开始实施。其中,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因为市场经济推行的比较快,对于住房作为商品销售的运作比较规范。而一些中小城市则相对较差,仿若黎明前的狂欢,福利、工龄、补贴样式等层出不穷。公房转入市场销售后,因为这些因素导致住房的优惠比例越来越高,工龄长的以及相关国营单位的领导干部占据大量住房,而一些优秀的青年知识分子、工程技术人员,由于工龄较短,无法获得与自己能力相匹配的住房条件,房改进入一片混乱的状态。这些杨柳方未能亲见,而主管单位建委的领导和他一起吃饭时聊起这些还有些庆幸,庆幸没给他们做验收,这样他们的宿舍楼暂时没能以商品房的形态进入市场进行销售。
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而计划经济体制下,大家习惯了公房制度,一个人一旦进入国营企事业单位,就意味着住房、孩子上学以及自己养老等都与单位分不开了,所以牵涉到住房改革更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尝试。各地依据《意见》自行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