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现在想要搞得是生产运动和反扫荡运动,一来是是为了现在能少吃一些苦,二来是为了以后种花家能少走一些弯路,是为了那些抱薪救人却终究迷失在风雪里的人们,是为了那些最可爱的人。
如果不是各县委抗日民主政府的广泛推行,八路军对根据地的掌控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王立是怎么也不敢搞这个工程的。
具体施行起来,第一阶段是将1941年才由冀中军区搞出来的地道战更进一步的发扬光大,结合六十年代“广积粮,深挖洞,全民皆兵”的政策,将村庄变成一个个刺猬。并且撤离靠近铁路线和县城的百姓,彻底将日军变成无本之木无源,将其的扫荡成本提高起来,扫荡的此时就会少很多。
第二阶段,广泛的摧毁铁路、公路、桥梁,主要破袭同蒲线、正太线、白晋线、京包线、太焦线,将山西变成一个巨大的火炭,日军吞不下也不舍的吐出来,让其持续放血。
第三阶段就是战略反攻阶段,趁着太平洋战场到了白热化阶段,就可以试着进行战略反击,尝试收服一些不是那么重要的县城。
他钟情于大炮兵主义,如果没有钱搞大炮兵主义,那么八路军1943年之后的战术也是可以的,以链接每个村镇的地下工事为屏障,在山里或者平原的地下掏出一个个大型工事,这种战术尤其适合多山地形的山西和平原的山东。
对搞小股部队的特种作战反而没兴趣,很简单,养不起也没那时间培训,如果以后有时间有钱的话,倒是可以训练一些用于反特、反恐、反侦查,现在的特种部队也就只能干这事了,哦,也许还可以当炮兵观察员用。至于正面战场?还不如两门山炮准头好点的好使。
抗战文里那些所谓的特种兵,在他眼里真的不值一提,没有空中支援,没有导弹的精准打击,没有精良的单兵作战装备,特种兵再强也不过是一群没有反装甲能力的轻步兵,再强也干不过坦克和大炮。
1997年一百多号三角洲海豹突击队被五万多索马里武装分子堵在了港口,空中支援不是没有,舰炮支援不是没有,就那搞出了黑鹰坠落,要不是巴巴羊救场,白头鹰的翅膀就真折在那了。
“我对其他物资的分配情况是没有意见的,总不能咱们吃饱穿暖,眼看着兄弟部队忍饥挨冻吧,可炮兵这个兵种不一样,需要大量的训练时间和较高的文化素养,尤其是山炮这种超视距射击的火炮,而且火炮需要集中使用才能发挥出最大威力。”王立有些担忧的说。
这个时期的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