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的饥民已是饿得受不了。
有的饥民陆续离开;有的饥民不满渐生,根据乔装混入饥民,打探得来的情报,乃至有饥民中的一些“团伙首领”,已在串联饥民,散播谣言,似有搞出些动静的企图。
郭孝恪也认识到了自己“不准饥民再自入仓取粮”的此令,下的看来的确是太仓促了。
虽说黎阳仓外的驻兵很多,不怕饥民闹事,可能不让闹事,当然最好。於是,李善道、郭孝恪商议过后,两人决定,在李密的令旨、徐世绩的回书下到前,先采取一下补救的临时措施。
便是,由李善道重新下令,再开粮仓,允许饥民再入仓取粮。
而与此前允许饥民入仓取粮之不同的是,这一回,增加了仓城的管理人员,告诉入仓取粮的饥民,不要盲目多取,并暗示饥民,可能过些时日,会采取另一种分粮的方式。
同时,李善道又令杨粉堆等,混入饥民中,向饥民们说:“储粮再多,总有粮尽之时,因此,与其指望一直靠粮仓取粮过活,留守李二郎刚得了武阳郡,沃野千里,田地多荒,又闻李二郎素来仁义,爱民如子,不如央求他,将咱们置到武阳,给咱们分田分地,则是个长久之计。”
却乃是借这再次开仓放粮之机,先在分粮办法可能有变这方面,给饥民们打个预防针,然后又把武阳郡抛出来,试一试饥民中的民意,看看有多少人愿迁武阳。
尤其后者,也算一箭双雕。
既试了民意,在饥民中造成了“迁置武阳,好处多多”的舆论,又若上书到了徐世绩处后,李密犹豫要不要把饥民迁到武阳,则那时候,即便可此民意再上书,促使李密不得不允从之。
民以食为天,老百姓谁不想有块自己的地?
黎阳仓外的数十万饥民,固其中有部分,是本有些地的自耕农,因其地被洪水等天灾、或贼乱等人祸给祸祸了,从而沦为饥民,但大部分,却都是本来无地,给地主们做佃户的贫雇农。
“武阳郡有田,如愿迁武阳,可得李二郎均田”的消息,在饥民中就像是长了翅膀,一两天而已,就传遍了数十万饥民。到第三天、第四天时,以至有的饥民,在取粮的时候,已开始大起胆子,问仓城的管理吏员:这事儿真不真?真的是李二郎打算把武阳的荒田分给饥民?
饥民们的询问,很快被李善仁告诉了李善道。
……
李善仁等,上个月时,就被徐世绩派人,送来了黎阳。
作为李善道的兄长,沾李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