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绍扬回到老家的这几天,家里就没消停过,都是过来凑热闹,打听关东山情况的亲戚朋友。
曲绍扬的姐姐,还有几个姑姑,得知消息后,也都赶回来。
这回,曲老抠儿总算大方了一次,让陈氏和大儿媳妇包了回饺子,招待客人。
主要是,曲绍扬买回来的肉天数不少了,哪怕是放凉水里拔着,也要搁不住。
腌上又费盐,莫不如拿来待客,也有面子。
正是农忙时节,过去那几天新鲜劲儿之后,曲家的客人慢慢少了。
曲绍扬也不好闲着啥都不干,于是换上套旧衣服,跟兄弟们一起下地干活。
本来就没几亩地,兄弟五个一起干活,还把马套上犁杖翻地,自然干的挺快。
自家的活干完了,曲海就领着弟弟们,又去给临近的几个大户打短工。
不说挣多少钱,管顿中午饭,也是极好的啊。
一转眼,曲绍扬回老家快二十天了。
按照之前跟兴家兴业的约定,曲绍扬估摸着过几天那哥俩就能来。
于是曲绍扬找机会出了趟门儿,打听打听从这边往东北的船只情况。
顺手,又给家里买了些吃的用的。
之前曲绍扬带回来那些细粮,实际上并没有吃多少。
曲家大闺女回来的时候,陈氏偷摸儿给闺女拿走了一些。
剩下的,都在曲老抠儿的授意下,给换成粗粮了。
曲家人口多,家里存粮少,开春这时候干活又重,不吃饱了哪行?
细粮是好,可是太少了不顶饱啊。
一斤细粮能换好几斤苞米碴子、地瓜干呢,庄户人家,能填饱肚子就行。
那细粮吃了也不能上天,多换点儿粗粮不好么?
曲绍扬也看明白了,所以这次他没买那么多细粮,大部分都是苞米面儿、地瓜面儿等,只少买了些小米、白面。
“娘,小侄儿快该添饭了,孩子小,不能吃粗粮。
这点儿细粮你留起来,平常给孩子煮儿粥,下点儿面条啥的,可千万别再换出去了。
那是咱老曲家的大孙子,大人能亏嘴,孩子不行。”
东西买回来,曲绍扬特地嘱咐了母亲一下。
当叔叔的,就这么一个小侄儿,多少也得尽点儿心意。
“哎,哎,知道了。
这出去闯荡回来,就是不一样了,咱家四虎子,也知道爱惜小辈儿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