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喊着坐下坐下,一边拿着根竹竿乱拨拉,一不小心就让它敲一家伙。当然喽,咱农民看电影的秩序也是差点了,可差点就拿竹竿乱拨拉吗?拿咱农民不当人。那回我去东里店看电影,挤来挤去的,一不小心踩着了一个公家人儿的脚,他就问我是哪个单位的,叫什么名字,还让咱站好什么的,吓得我了不得,赶忙窜了圈。这说明咱农民活得不如人家自信是吧?嗯,不如人家自信定了。那些开拖拉机的也特别牛皮,你好酒好菜地侍候他,他往往还不给你耕到头儿,那时有一句顺口溜就是说这些家伙:叫有酒没有肉,不给耕到头;有饭没好菜,说坏它就坏……如今再来这一套不灵了吧?一搞市场经济,那些放电影的、开拖拉机的往往没活干,你一个电话过去,他屁颠儿屁颠儿地就来了,再给他个小酒喝喝,哪怕就是假酒劣质酒,他恬着个脸就当面吹捧你,表现得非常没有水这个准。这就叫物质决定精神,你日子好过了,腰杆子硬了,说话管用了,他再拿咱不当人不行了。
我特别为如今我们农民有了更多的发言权而感动与感慨。农村里头当然还有诸多的腐败及不如意,诸如集资过多,负担过重等问题。可咱敢说话了,咱可以向上边反映,可以跟他打官司,还可以编出许多生动的流行话语来讽刺他,这都是改革开放给咱农民带来的自尊与自信,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而搁过去行吗?——这是其一。
二一点,我要说的是二十年间千变化万转变,最根本的变化是观念。过去一提愚昧落后、封闭保守这样的字眼儿,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咱农民,如今更多的则是指某些亏损企业的领导班子。
有两篇东西,我认为比较能反映咱农民观念上的变化,一是八十年代初的《鲁班的子孙》,说的是农村里面两代木匠观念上的差异,老木匠过去给人打家具、做檩梁,看作是邻里间的互相帮忙、正常往来,从不要钱;一改革开放,小木匠给人干任何活都要收费。农村里面确实是这么个事儿不假,这就叫商品观念。二一个是九十年代初的《秋菊打官司》,说的是农村妇女秋菊的丈夫让村长踢了一脚,她是如何地为人格和尊严而战,不惜千辛万苦也要讨个说法。看,咱农民的观念更新了吧?
人们观念上的变化也涉及到方方面面。过去形容农村妇女心灵手巧会过日子,常常说她们鞋底纳得多么密,去河里洗衣服抡棒槌,现在纳鞋底、抡棒槌的情景没有了。改革开放让农村里面多了些什么,也少了些什么。
有许多上不了大席面的东西如今可以上了,如来了客人,可以在酒席桌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