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虚荣。
李晨每次找我多是带几本书籍来。
晨说她家藏有很多书,这样我就很自然地从她那里读了许多书。
这真是使我两全其美,受益匪浅,既满足了我对书籍的不断需求,又更有理由找机会和她见面接触。
每看完一本书我们就以书中的内容人物情节展开话题!共同探讨交流。
我们通过书中五彩斑斓的世界加深了彼此的沟通和了解。
虽然,每次的交谈时间仓促短暂,但我们是那么的融洽投缘,使我们彼此感到无比的开心愉悦。
后来,李晨也开始拿着她的散文诗歌之类的习作来征求我的意见,经过我的修过润色,她的文章也陆续在校刊校报上发表。
这期间!我们海阔天空、天南海北地侃侃而谈。
我们喜爱谈政治,关心时事,关注影视歌坛动。
谈“沙漠狐”,谈萨达姆与克林顿,谈契诃夫与舒婷的抒情诗,谈赵微的一举成名。
偶尔涉及到爱情时,两人都敏感地把话题转开。
我不知道我们是否友爱地相处,还是别的什么,我说不我们到底是何关系,我与晨之间从没有过什么约会!也没有参加过周末舞会。
后来,我提引荐李晨加入了校文学社。
在我们学校不但有文学社〔有自己的社刊〕,还有校报校刊。
三者是各自独立的机构实体。
校报是我校团委机关报,校刊归学生科主管,学生会主办,而文学社则是团委属下部门而独立于任何社团。
大多数学生会和团委干部都出身于文学社,所以文学社一直以来在学生社团组织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我不但是校主编,也是文学社的两位主要负责人之一。
另一位是与同级的机电班的王海俊。
我和王海俊一起加入文学社,我与他的写作水平与工作组织能力均处于伯仲之间。
文学社的事我们共同执掌,后来我主编校报,他主持了校刊。
俗话说:一山难容两虎。
我和王海俊在文学社一起共事,大家表面上没什么,可在暗中一直在较量。
年少气盛,谁也不愿向谁服输。
除了在文学社有分歧外,我们都为各自主编的校报校刊的稿件来源与出版的质量竞争,都想超过对方。
为此,我们都在文学社暗中物色各类人才为自己的报刊生力军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