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如今嬴政点名问他,不能不答,李斯平复心中思绪,开口道:“臣以为官制可改,但改官制后,必将需大量官吏。大王以咸阳大考可招纳天下贤才,然贤才可为官,却难为吏。”
李斯直接道明了咸阳大考的一大缺陷,可以将天下散落在野的贤才吸引过来,但这些跑来参考的贤才能为官,谁愿去为一小吏?
大秦不仅缺乏官,更缺吏,吏作为政务的具体执行者,显然缺得要更多。
李斯在委婉劝说嬴政,大王您改官制没问题,但也应看到官制修改后,相对于现在的大秦多出了许多部门,那需要更多官吏,靠那咸阳大考招纳贤才根本填补不了。
听到李斯之言的其他大臣也纷纷皱眉,这的确是个难解决的问题。
这竹简上记述的官制改革方案看着虽好,可不符合大秦实际。
嬴政挑了挑眉,忽地想起李念和他提过的沛公、萧何、樊哙等人,仿佛间像抓住了什么,但究竟是什么,一时又没想到。
嬴政陷入沉思,回忆沛公、萧何、樊哙几人的信息,试图抓住那一闪而过的灵光。
思索好会儿后,嬴政终于抓到了那道灵光:
这几人出身都不算好,但最终却身份显赫,取得大成就,从无赖子、屠狗之辈、主吏掾化为汉的开国之君、大将、功臣。
三人前期之所以未有变化,是他们没有相应的机遇,即除萧何外,沛公、樊哙几乎没有可晋升改变自身境况的阶梯。
倘若他给某些人制造一架晋升的阶梯呢?
李斯所言那些贤才只想当大官,看不上小官,其中一大原因便是大官一步到位,小官晋升艰难。
这问题如果能解决,是否就可让更多贤才留下,为他所用?
不仅如此,解决这问题的方法是否还可推行到其他方面?
嬴政联想到了秦军,联想到军功爵制,如今天下初定,有很大一批士兵需要赏赐。
这些人是否可以用为临时官吏?
无需他们能主政地方,只需能帮助维持地方管理即可。
且这些秦卒是老秦人,忠心方面也能肯定,至少现在,他还没失去老秦人的民心。
另外,还可顺便调整军功爵制。
原本秦人入伍,是靠在战场上的军功来晋升,然而目前显然不会有大战,军功爵制也相当于废了。
可如果将战场上的军功换为治理地方之功,化为治功爵制呢?
给那些在战场上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