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空荡荡的,气氛十分安静。
门口的大厅前,摆放着颜色各异的雨伞,正沥干着雨水。
三两个捧着书的学生在不远处的座椅上坐着,亦或者来回走动,嘴里碎碎念着背书。
程开颜的到来并未引起任何人的注意,一切的喧嚣与热闹过后,都是一片安静。
他径直走上到四楼,轻车熟路的走在文学区寻找着儿童文学相关的书籍。
这里书架林立,通常是两三米高的大书架,木质和铁质的书架相互参杂,不远处有几个学生踩在梯子上正不嫌麻烦的寻找着书。
他倚在书架上,轻嗅空气中那股淡淡的纸张腐朽的味道,百无聊赖的随意寻找着。
放空自己,在茫茫书海中寻找着灵感。
略过许多书架,靠近窗户最底部一排旧书,引起了他的注意。
二十本书被一个纸书封合在一起,纸张泛黄老旧,散发着一股刺鼻腐朽的墨水味。
程开颜随手抽出一本,发现是一本《新青年》。
准确来说,这一排都是。
“没想到在这里还能看到这么老的书。”
他发现封面上写着发行时间是1918年,距今已有六十二年之久。
翻开几页,映入眼帘的居然是安徒生和托尔斯泰的童话作品,由周作人,李大钊等人翻译。
这让他有些惊讶,仔细看了几页,在一片后续的评论中看到陈独秀这样说:“儿童文学应该是儿童问题之一。”
他席地而坐,多看了几本。
发现在国内儿童文学这个词语居然起源于五四运动时代,儿童文学不仅仅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部分,更催生了现代儿童文学的萌芽。
从一开始,文化运动的先驱们就将祖国民族的命运和前途,与儿童问题联系起来,将儿童教育与深刻影响儿童成长的儿童文学作为反对旧思想,旧道德,旧文学的旗帜立了起来。
鲁迅先生最先在《狂人日记》中呐喊“救救孩子”,并指出父母对子女应该健全的生产,尽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
与其并称“周家兄弟”的周作人发表在《新青年》的文章《儿童的文学》,更是热情鼓吹儿童文学,他说:“中国向来对于儿童,没有正当的理解,不过是将其当做缩小的成人,拿什么圣贤文章灌输……其余的一概抹杀。”
……
一连看到了一个多小时,程开颜也终于意识到了自己这篇论文逻辑缺陷可能出现在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