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还有另一个与佛结缘的开国皇帝,此人就是朱元璋。杨坚和朱元璋的不同点在于,朱元璋做和尚是因为生活不下去,杨坚寄养在佛门是为了日后飞黄腾达。
在这青灯古佛的寺院里,终日都是木鱼之声,也许你会觉得这对于一个孩童来说,似乎缺少了很多乐趣。那么请不必担心,孩童时的杨坚有一个非常要好的玩伴,这个人成了杨坚一生中的挚友,并陪伴了杨坚一生,他叫做窦荣定。
也许是因为缺少父母的温暖,幼年的杨坚,性格有些孤僻,和周围人的关系也有些疏远,窦荣定是唯一一个和杨坚志趣相投的人。而这个人的名字,以后还将多次出场。
也是在这个时期,窦荣定和杨坚,许下了报效国家,疆场的远大志向。终有一天,他二人的雄心壮志,将飞出这寺院的高墙,迎接他们的将是更为广阔的天空。
而这一天并不遥远。
就在杨坚在寺院中度过了13个年头的时候,13岁的小杨坚终于离开了寺院,离开了抚养他的尼姑智仙,步入太学读书。
太学不同于一般的学校,它自汉武帝时期设立以来,一直就是国家最高学府,如同今日之北大。
而上学读书,在今日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义务,但在古代,上学其实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往往都是官宦子弟才能读得起,普通人家的孩子,能认识几个大字就已经算得上是文化人了,更别提读书了。
而在西魏,太学更是贵族官宦子弟读书的地方,来这里读书的,不是皇室贵胄,就是将相子弟。总之一句话,在这里读书的都是“官二代”。
一群官二代子弟,聚在一起上学,在课堂上,也不认真听先生讲课,调皮捣蛋肯定少不了,先生肯定也没少吃苦头,而到了课余时间,他们干的做多的一件事,就是“拼爹”。
他们“拼爹”可和现在不一样。他们的爹,都是朝廷里一等一的人物,有的是财政部长,有的是部长,还有的是教育部部长,都是部长大员一级的,次一点的也是名门望族。今天的“拼爹”和这帮孩子相比,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不值一提。
而这样的“拼爹”,并非是为了炫耀,也不是走捷径,更多地还是一种家族荣誉使命感。他们也想像自己的父辈一样满载荣耀,他们也想做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他们也想拜相封侯。杨坚便是其中之一。
杨坚和他的这堆小伙伴儿们,也形成了一张深厚的关系网。在这帮官二代小伙伴儿们中间,杨坚开始建立了自己的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