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让手下把院子里收拾干净,又把他们全打发到外面看着。整个院子就只剩朱棣、朱标和何秋三人。
朱标这才开口,神色肃穆,“孤在这里先代我大明子民拜谢先生活命之恩。”
言罢,起身对着何秋长长一揖,朱棣和何秋拦都拦不住。
“何至于此,何至于此。”何秋手足无措。
朱标认真的说道,“先生所献良种亩产数十石,而且两种良种都不挑地,百姓丰年能多些粮食,荒年更能借此活命,如此大德,岂能不拜?”
何秋看着眼前这个面相略显憨厚的太子,有些感动,虽然自己是在朱棣这边的,但朱标的这种君子之风确实震撼到他了。
虽然有心解释就算没有自己以后也会传入中国,但何秋仔细想想,从自己的签到系统弄出来的这些种苗也是后世的成熟版,而且若是晚上百年,又不知天下要多死多少人,最后还是沉默了。
一旁的朱棣看着朱标的动作,他也很想像朱标这样,代天下黎民谢何秋,可惜没有这个资格啊。
朱标行完大礼,又认真的向何秋问道:“我听父皇说,何先生对天下弊政有所了解,可否替我释疑。”
朱棣也是期待的看着何秋,要知道之前何秋从来没向他说过这些,若不知道这次来京城,可能是打开了什么心结,他也不知道何秋心中还有这么多想法。
何秋斟酌了一会儿,毕竟面前的这两个都不是什么普通人,自己说的话可能会影响到以后的千万人的性命。
思索完了,何秋缓缓开口发问:“敢问两位殿下,在你们看来,治理天下最重要的是什么?”
朱标试探着开口,“轻徭薄赋?”
朱棣苦思一会儿,“钱粮。”
何秋先是点点头,又摇了摇头,“在我看来,治理天下最重要的是财和人。”
“简单分类就是钱粮和人才,有了钱粮,朝廷说话才能有底气,能发出一系列政策,否则可能就是政令不出京城,更妄论治理天下了。”
“有了人才,才能把朝廷的善政落实到位,否则朝廷制定好的政策,在下面执行的时候就会完全走样了。”
朱标疑惑道,“可是这天下田税和口赋都是有数的,就是把盐铁专卖算上,一年也不过钱粮千万,这总是会够用的吧?”
“若是不修建水利,不赈灾平乱那自然是够的。”
何秋复而又说,“敢问殿下可知,南宋是凭什么以东南之地挡住蒙古几十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