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若有所思,他以前可能压根没想到地方官员会如此辛苦,自然也就不明白为什么朝中反对之声如此之强了。
朱棣又问道:“那何先生可有什么好的对策?”
何秋歪着头想了一会:“其一,明文告知天下,收取商税是为了给官员涨薪。
其二,改革税制,中央提走七成,地方截留三成,让地方能自行兴修水利,搞搞建设。
其三,设立京察,对各部官员进行考核,考核过关者方可升迁,标准就是政绩,诸如地方文教、水利、破案率、税收等等,皆可核算为政绩。又依各地情况不同,设定不同的标准。”
何秋这算是把后世的一些做法搬出来了,不管后世如何抨击“唯政绩论”的做法,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做法确实使中国走上了发展的快速通道。
而且也因此出了不少有名的能官,再者说,有标准,有好标准,总比没有标准的强。
姚广孝闻言,拍手道:“此举大善,如此三管齐下,商税一事就成了小事了,而且反对者寥寥。地方有了收入,这政绩考核方能实施,环环相扣啊。”
何秋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转而问道:“不知道姚先生怎么看陛下的这些举措?”
姚广孝略一沉吟,“我觉得陛下要有大动作了。”
何秋眼睛一亮,“英雄所见略同!不如我们把这大动作的目标各自写下来,让燕王品鉴?”
姚广孝点了点头,朱棣有些好奇的看着他俩,也没出言反对,他也是很想看看自己的这两位谋士又看到了什么。
何秋喊来何能,让他取纸笔进来,等到把这些东西都放好,何秋和姚广孝纷纷在纸上写出各自心中的猜想。
等到墨迹微干,把纸一折,递给了朱棣。
朱棣先是打开了姚广孝写的那份,只见笔迹飘逸,带有清隽之意,只在纸上写了两个字:北元。
朱棣心中一惊,不动声色的又打开了何秋写的那份,先看字,歪歪扭扭,宛若稚子,忍不住先摇了摇头,一看内容,一模一样,也是两个字:北元。
朱棣放下两张纸,耐不住心中的讶异,“两位先生所言为一事,可你们又是如何看出来的呢?”
何秋笑而不语,姚广孝回答道:“只看陛下做法,边地推广良种,充作军粮,复又整顿地方,清洗贪腐勋贵,扭转军队作风,其后要收取商税,开海禁,这些不都是为征伐北元所做的准备吗?”
何秋点了点头,“这三件事做完,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