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军提出的这个问题顿时让所有人都陷入了沉思。
因为这关系着期刊的未来发展。
胡成贤说道:“我们已经跟几十家单位达成了合作,他们多多少少也会有些仓促,只要他们能供得上应该是没有多大的问题的。”
张军立刻否决了这个方案:“现在可以不是肯定,农协绝对会跟我们一样,创办期刊。”
“这些单位到底会把论文给我们还是给农协那边还不好说。”
“如果他们两边都给,我们也比不过农协那边。”
“我可以肯定,农协的人,肯定想把他们的期刊给做大做强。”
“所以他们的目光不可能放在哈市一个地方,他们肯定你也会想尽办法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全省找合作单位。”
“现在我们没办法让所有人自由投稿,只能跟单位合作。”
这也是期刊的最大问题。
后来大多数期刊都是别人主动投稿,然后期刊的主办方从这些稿件中挑选合适的论文发表。
甚至有很多人为了能在期刊上发表一篇论文,还会给期刊的单位一些好处。
可现在没有这种环境,几乎所有的研究成果都是属于单位的,个人只有荣誉。
后来的研究成果,很多都是个人的,个人也有权利选择把这论文发到什么地方去。
这样的环境,过来至少还要等五年到十年。
张军可没有这么多的时间去等,期刊也没有这么多时间去熬。
沈谦说道:“那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了。”
张军说道:“其实还有两个办法,一个是翻译国外的论文,这个我可以来翻译。”
“不过这办法不是长久之计,我可能也没有这么多时间去翻译,毕竟要一本期刊的论文。”
“每期最多放一两篇翻译的论文进去,其他的论文还是得从其他地方获得。”
夏卫华问道:“你不是说有两个办法吗?还有一个办法呢。”
张军说道:“那就是每个研究单位都加快自己的研究进度,尽量多的产出足够的论文。”
“之前我们也谈好了三四十家单位。”
“现在这些单位还有多少愿意坚持跟我们合作,尚且不好说。”
“但我们这肯定是有几家单位绝对会跟我们合作的。”
“比如农研院、农大,这个肯定站着我们这一边。”
“只要我们这些单位的论文产出足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