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下所有的风帆,锅炉也熄火,甲板的工具绑牢了,甲板上只留一次观察手,半小时一轮换,去吧!”
李然艇长与四名船员已经置生死度外。
风仍然是很大,大白天已经是黑云盖顶,暴雨闪电似乎要毁灭这个世界。
8米大浪一次又一次扑上海盗船的甲板。
王勇在潜艇里还好一些,百米的缆绳牵引的潜艇已经下潜至50米位置,这里海水的振荡小一大半,这是万幸。
百慕大三角?真的是让我们碰上了么?
生存运是死亡?
近一百年来的百慕达三角洲奇怪现象似乎因“漩涡假说”得以解开。
它的解释是几乎完美的,但是还是需要人们去进一步验证,因为它也只是一种假说。
关于百慕大三角洲之谜,有许多科学家做了其他假说,大致有什么海穴说、水桥说、次生说,还有黑洞假说等等。
这些假说,现在只是假说,还没有真正的科学验证。一些科学家用一些可信的实验方法,测出了百慕大三角洲水下存在有强大磁场,这似乎给为什么飞机一飞到此处便会消失的现象提供了一定的科学解释。
飞机飞到百慕大三角上空,受到强大磁场影响,导航失控,飞机操作系统失控,进而飞机带着上面的乘客一同葬身海洋。这是有一定可能的!还有人认定这里地下存在有金字塔,历史悠久,不可准确鉴明。
还有其他很多关于百慕大三角洲的问题有待论证。“漩涡说”给我们了一个合理解释,这个学说最起码有一些假设实验能够支持它的观点,而其他的学说几乎没有让人了解的实验。因而说这次的解释近乎完美。
百慕大三角地处北美佛罗里达半岛东南部,具体是指由百慕大群岛、美国的迈阿密和波多黎各的圣胡安三点连线形成的一个东大西洋三角地带,每边长约2000千米。
由于这片海域常发生人们用现有的科学技术手段,或按照正常的思维逻辑及推理方式难以解释的超常现象,因而到了近现代时,它已成为那些神秘的、不可理解的各种失踪事件的代名词。
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涉险经历百慕大三角的人物,是世界上著名的航海家哥伦布。公元1502年,哥伦布率领的远洋船队第四次远航美洲。
船队在靠近百慕大时,海面上突然刮起狂风,船只好像航行在峡谷之间,几乎看不见天日。有丰富航海经验的哥伦布急令船队掉转航向,向佛罗里达海岸靠去,以避开这股凶猛的暴风。
令哥伦布感到惊奇的是,此时船上所有的导航仪器全部失灵,舵手和水手们晕头转向,无法辨清方向。
还算他们运气好,最终船队歪歪扭扭地从波峰浪谷间摆脱了危险。事后检查,船上的磁罗盘的指针方向已从正北方往西北偏离了36°。
心有余悸的哥伦布在写给国王的信中记述了这次危险的经历。信中,哥伦布如此描述这次惊心动魄的航海历险:“当时,浪涛翻卷,一连八九天,我的两只眼睛看不见太阳和星辰……我这辈子看见过各种风暴,但是却从来没有遇到过时间这么长、这么狂烈的风暴!”由于哥伦布的经历至少还属于那些尚可解释的遭遇,因此在当时未能引起人们的足够注意。
百慕大三角地理环境如何百慕大三角为何出现这些东西
百慕大三角位于大西洋西侧百慕大群岛、佛罗里达海峡和大安的列斯群岛东端的波多黎各岛之间。大部分位于北纬20°~30°之间,属于北热带。
这里全年主要受热带气团控制,盛行东北信风。夏秋多热带飓风,狂风怒吼,常形成10多米高的水墙,还经常可以遇到海龙卷,它能把海水吸到几千米的高空,给航行罩上了可怕的阴影。
而且,百慕大三角正处在南、北美之间地壳断裂带的北缘,火山和地震活动非常强烈,海底地形十分复杂。
百慕大三角的下面,大部分是深达6000米以下的北亚美利加海盆;北部是突起于四周深海盆的百慕大海台,西和西南侧是靠近大陆和群岛的广阔的大陆架,南端是深达9215米的波多黎各海沟。
此外,百慕大三角附近既有明显突出的半岛如佛罗里达半岛、尤卡坦半岛,又有被半岛围起来的较封闭的海湾墨西哥湾,还有众多的岛屿和海峡:巴哈马群岛、大安的列斯群岛和小安的列斯群岛等1200多个岛屿。
这些岛屿面向浩瀚的大西洋,屏障着加勒比海,大大增加了洋流的复杂性。
大西洋北赤道暖流在安的列斯群岛附近大部转向西北,从百慕大三角海区穿过。另外,从墨西哥湾经佛罗里达海峡流出的佛罗里达洋流,非常强大,宽度扩及整个海峡,达150公里,洋流深800米,每昼夜流速为130~150公里。
如此“浩浩荡荡的大军”也从百慕大三角海区通过。百慕大三角海区洋流复杂,势强流急,遇难的飞机、船只即使不沉入洋底,也会被强大的洋流冲得无影无踪。
百慕大三角海域又是马尾藻海的一部分,海面布满了以马尾藻为主的褐色藻类,不利航行。
关于百慕大三角的具体位置,不同作家有不同说法,且百慕大三角的面积也随不同的作品而变化。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来自14个国家的28位海洋学专家于2006年4月份在百慕大三角海域进行了为期20天的考察,将生活在海面到海底4.8公里深处的浮游生物“一网打尽”。
在捕获的数千种生物中,科学家已经对500种进行了分门别类,并对其中220多种的基因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至少有20种浮游生物是第一次发现。此外,科学家还发现了120余种鱼类,其中有几种也是百慕大的“特产”。
到目前为止,对“百慕大三角”的解释可归纳为如下几类:
第一类观点:这些失踪是由于超自然的原因造成的,联想到是否是外星人的飞碟在作怪。
第二类观点:这是自然原因造成的,如地磁异常(磁场引发)、洋底空洞,甚至还有人提出泡沫说、晴空湍流说、水桥说、黑洞说等等看法,用一些奇异自然现象来解释百慕大三角。
漩涡说
有些科学家认为,船舶通过百慕大三角海区时之所以会突然失踪,这可能是由于这个海区存在着某种威力无比的神奇的漩涡。
百慕大三角海区正是令人惊异而又著名的马尾藻海的所在,在水动力上,马尾藻海是热能聚存的场所。这个海周围的海流复杂,它的边界不是陆地,而是由大西洋的几个洋流(墨西哥湾流、加那利寒流和北赤道暖流)结合的逆时针环流构成。
美国有一位研究漩涡的学者认为,漩涡旋转的方向与地球自转有关系,北半球的漩涡方向是逆时针方向。墨西哥湾暖流经佛罗里达海峡,在百慕大三角海区汇合了几股流向不同的小股海流,形成巨大海流,对船舶航行是一种极不利因素。据说,25米的大海浪就能把大型的船舶折为两截,能吞噬猝不及防的船只。
但是,一些国家的气象学家却反驳:“不会发生那样像妖魔似的大海浪,更不可能把一艘成千吨甚至几万吨的大船打到海底而不遗任何痕迹。除非是某种神秘而强有力的东西把它们拖到海底。”
有些学者认为,百慕大三角海区可能存在着两股或更多股反向奔流的水流,形成了界面水质密度不同的现象,这就是所谓“内在波涛”,在潮汐返流的过程中,使海水产生了漩涡震流,表现为一种大尺度垂直挠动的涡漩。
有些学者认为,在从波多黎各吹来的强大北风和海洋深处汹涌波涛的作用下,有时可能发生高达数千米的“内在瀑布”和逐渐下降的巨大水流,这种“内在瀑布”在海面上几乎是不现形迹的,因此,人们从海洋的外表无法看到这种“内在瀑布”。
但在一定的条件下,质量巨大的液体在下降时会达到极高的速度,有时旋转速度可达到0.5米/秒,这样就会形成直径150~200千米、深500米的巨大漩涡。这种漩涡足可以使巨型船舰葬身海底。
其次,大安的列斯群岛常遭可怕的飓风袭击,这些飓风就是从百慕大三角海区方向袭来的。飓风掀起巨浪,常会形成十多米高的水墙,这里有时还可遇到海龙卷,甚至能把海水吸到几百米或几千米的高空。如果航行于百慕大三角区的船舰和飞机,遇上这些可怕的奇异现象,那就逃脱不了粉身碎骨的命运。
据1984年5月6日《澳门日报》发表的文章报道,国外有一位研究漩涡的学者认为,一个中尺度的漩涡,等于是一个凹面镜,太阳光照射在漩涡(凹面镜)中,聚光焦点就能产生很高的温度。
他做了一次试验,把一种强光以60°~75°的入射角,入射到模拟的漩涡中,结果使这个漩涡(它如同一个凹面镜)的聚光焦点能点燃一张薄纸片。他根据这次试验的结果,从而断言:百慕大三角海区有许许多多的巨大漩涡,就是许许多多的巨大“凹面镜”。太阳光的入射角在60°~75°。时,照射在一个直径1千米的漩涡中,则聚光焦点的直径就有一米左右,温度可达几万度。
这么高的温度足可以使飞机、船舰顷刻间熔化或爆炸。漩涡的直径越大,其聚光焦点的温度也就越高。夜晚,没有太阳光,漩涡虽然无法聚光,但由于巨大漩涡的旋转速度极快,必然引起电磁场扰动,进而引起磁罗盘和其他的航海仪表失常,使飞机、船舰失控而葬身海底。
1992年,由美国、前苏联和法国科学家组成的调查《百慕大神秘三角》之谜的小组,利用在太空运行的人造卫星进行侦察。根据激光扫描的照片发现,在这个三角地区有一个威力无穷的巨型湍流漩涡。领导这个调查小组的首席科学家阿科尔博士表示,这个巨型漩涡出现时只不过3秒钟,但其威力无穷。
它的吸引力之强,比地球上任何飓风、大地震或火山爆发的威力都强得多,与月球影响地球潮汐的万有引力相比也毫不逊色,它可以影响月球上的天气。这个巨大的漩涡出现时,飘忽不定,难以测摸,要在大西洋寻找到它,如同大海捞针。当突如其来的巨大漩涡出现时,所向披靡,海上的舰船,九霄云空的飞机,都将被卷入海底,造成机、船失踪。
这一发现,为漩涡说提供了现实依据。有些学者认为,远古时代,在大陆漂移过程中,经历过千百万年之久,百慕大三角区的海底地壳上形成了一些陷坑或空穴,到近代,此处地壳运动仍然频繁,大安的列斯群岛常发生地震。当发生地震时,这种空穴的顶部可能会坍塌,凹下去,就像海底“张开大口”似的。
海水就急剧地涌人张开的大口里。如果船舰有时遇到这种情况,也就随之被吞没。因此,在海面上不会留下船舰的残片、油渍、船员尸体及其他任何痕迹,任何东西也逃脱不了被卷入海底大口深渊的厄运。但不少学者对上述推测持怀疑态度。
因为据地震站网的观测证明,百慕大三角海区的地壳没有发生过“张开大口”或足可以使海面船舰被吞没的剧烈活动。20世纪70年代,美苏两国的科学家曾联合考察过百慕大三角海区的洋流结构,获得了许多过去科学家们不知道的新鲜资料,但并没有发现海底“张开大口”如此惊人的现象。
有些学者提出了一个独特而新奇的看法:百慕大三角海区与东太平洋圣大杜岛虽然相距很远,但两者之间却有一条海下“水桥”。这一看法始自一次偶然发现。
…………………………
反正王勇他们的28人与52海盗俘虏很幸运的碰上了
不明事件。
两天过去,海盗船只的2一根桅杆已经断了,好在船只内苍只进了少许的水。
不得不说,这只船的质量真是不错,听说是德国人造的,然后才近海航行两次就被海盗抢了。
第三天。
天仍然是阴沉沉的。
但是暴雨已经停了,风也小了,不到五级,海浪已经降至4来以下。
魔鬼般的三天三夜。
80个人中,俘虏死了4个,20人受伤,28个华人中8k受伤,没有死亡,万幸。
下午,天渐渐转啨。
“哇!!!!!!有陆地!有陆地!”
导航员小杨(杨柯)大声叫喊,兴奋的大呼小叫。
最后李小雨带上杨柯,赵小刀坐上了充气快艇前往侦查。
两个小时后,他们回来了,一个20里长的12公里的小岛,幸运的是,岛上三分之二是树林,一座300米的小山,山腰处有条长流小溪,百十人用水解决了。
王勇对李然说
“经受住了百慕大暴风雨的考验,老天爷总算是给了我们又一次重生的机会啊!”
“没错,我们的战士不会轻易放弃的,加油吧,同志们!”
是的。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