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师范毕业就被分配到那个偏僻遥远的小渔村工作三年的时候,让我依旧恶心的感觉到,那三年、那恶心的饮用水到底是如何让我们在那里熬过三年的?
那是一个除了城市以外,在广大的乡村没有自来水的年代,家家户户平时的生活用水全靠一个大水缸。我所工作的这所小学校的厨房里也有这么一个很大很大的大水缸,我们的宿舍里也有一个大水缸,水缸必须要大,否则因储水不多而不够一天用的。如此一个足够大的水缸至少应该保证人们一天的生活用水,如果因为水缸太小,人们或许在一天内,要往返水井之间挑好几次水。
水井和水缸就像是相距不远的好兄弟,水井总会无私的提供自己的水给水缸储水,而水缸也绝不会抱怨水井离它太远而导致储水不方便。有了水井,人们便不会在乎水井离水缸的远近,只要有口水井,水井里又有取之不竭的水,人们的生活才会有了希望。
我工作的这所小学的操场后面也有一口水井,当我们听当地教师自豪的夸奖他们的这口水井的井水是如何的甘冽甜美时,我们真的庆幸有这样一口好的水井竟然距离我们是这么的近。可是,当我走过去查看这口所谓的水井时,简直让我不敢相信,当地教师口中所赞不绝口的水井只能算是一个小泥坑,而且它确确实实就是一个小泥坑。
学校教室的后面是个操场,所谓的操场只不过是一块不大的低洼的平地,其实准确的说这里应该属于河滩,我们的学校坐落在被人们用泥土垫高的河滩上,而操场则没有用泥土垫高,所以,这个所谓的操场就是河滩,一个处于山脚下的河滩。
紧挨着操场边就是这个不大的小山的山脚,在山脚下操场的东边有个露天厕所,这是我们这所小学校的厕所。离厕所往西不到三十米处的操场边,也就是山脚下有个当地教师所说的水井。这哪里能被称之为“水井”呀?这眼水井其实就是在山脚下有水的地方挖了一个小泥坑而已。不过,当地教师自豪的说,家家户户的小泥坑只有我们学校的这个小泥坑出水量最多,小泥坑里的水也最甜。
这是通往大海的大河边的一所依偎山脚而建的小学校,当地的住户也都围着山脚而建,山脚下是河滩,河滩地里打出来的水是不能饮用的,因为河滩地打出来的水其实就是过滤了的海水,很咸很涩,就是用来洗衣服都不行。当地的家家户户都会围着山脚寻找一个属于自己家里自用的一眼小井,所谓的小水井,就是在山脚下有水的地方挖个小坑,让不高的山、不多的泉水流到这个小泥坑里面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