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尚书做官多年,颇为爱惜名声,官声还算不错。在朝中也结交了不少同僚好友。既有意吏部尚书之位,李尚书自要动用所有能动用的力量,私底下动作频频不说,还请托了儿媳衡阳公主进宫说情。 “衡阳昨日进宫来请安,送了一株五百年的人参给哀家。” 闵太后随口道:“也不知她从哪儿得来的方子,也一并献给哀家。说是以这株五百人参为主料,再配以其他十几味药材,可以配置出延年益寿的人参丸。” 百年人参已是罕见,五百年的人参,更是珍贵至极,千金难求! 顾莞宁目光微闪,淡淡笑道:“衡阳出手倒是大方的很。看来,必是有求于母后了。” 闵太后坦然笑道:“她那点心思,哀家自然清楚的很。昨日哀家便和她说了,哀家从不管朝堂之事。阿诩要选谁做吏部尚书,我都赞成。” 衡阳公主当时听了这番话,笑容便有些勉强,说了一堆奉承讨好的话。最后又恳请闵太后为李尚书说项几句。 闵太后没放在心上,今日也只随口一提而已。 …… 闵太后对这些事没兴趣,很快便扯开话题:“对了,萧启也老大不小了。再不成亲,委实说不过去了。” 萧启今年已二十有二,再拖延下去,确实会惹来闲话。 顾莞宁抿唇一笑:“母后提醒的是。我已和皇上商议过了,过几日就下旨赐婚。他的生母出自于家,王妃便也从于家选一个。于御史的嫡幼女,年方十六,尚未婚配。做安平王妃正合适。” 闵太后颇为赞成:“选于家女为安平王妃,确实合宜。” 于家早已败落,于御史空顶着官衔,在朝中无权无势。 萧启娶于家女儿为王妃,根本借不到岳家之势。说出去又不会惹人诟病。果然是门“好”亲事。 闵太后心情舒畅,笑着打趣道:“儿媳能干,我这个做婆婆的不必操心,整日享清福,以后定要多活几年。” 婆媳相得,说笑几句是常有的事。 顾莞宁笑着应了回去:“我只盼着母后长命百岁,我头发花白之际,还能承欢母后膝下。” 闵太后哑然失笑:“到了那时候,你自己都走不动路了,还得搀扶着我,岂不可笑!” 婆媳两人对视一笑。 闲聊片刻,闵太后又说起了玥姐儿:“……玥姐儿养了几个月,脚伤已经好得差不多了。今日早晨还去慈宁宫给哀家请安。” 闵太后对齐王府深恶痛绝,对温驯可怜的玥姐儿却生不出半点厌恶之心。这几个月来,时常去碧瑶宫探望玥姐儿。 “玥姐儿也来椒房殿请安了。”顾莞宁目光柔和了一些:“她这些日子好吃好睡,人养胖了些,气色更远胜往日。” “她身子既是好了,明日起便和阿娇一起读书。”闵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