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感受,重美人而弃天下,执意包庇赵国舅,微臣也无话可说。”
顾衍说完,对着周弘仁的方向一拜说道:“请陛下恕罪,宁王之军势强,微臣无能为力,自今日起,脱去摄政王衣冠,还请陛下另请贤名。”
顾衍说完,将头顶的王冠摘下,放置于大殿之上,甩袖离开。
周弘仁气血翻涌,双手都有些颤抖。
不管是他做吴王还是做天子,从来没有受到过如此大的寻衅,他指着顾衍的背景,久久说不出话来。
随着顾衍昂首挺胸的离开了众人的视线,周弘仁气的仰倒,跌坐到了龙椅之上。
总管太监喊了退朝,才扶着周弘仁下去了。
众臣鸦雀无声,面面相觑,谁都不敢在此议论什么。
等散朝后,这朝堂上的君臣对峙像是长了翅膀的鸟儿一般,没多久就飞遍了百姓的耳中。
更有文人墨客以此为题,明嘲暗讽,茶楼说书人不停地在渲染,关心天下民生的学子在讨论,一时间,周弘仁宠信赵氏姐妹,任由赵家惑乱朝纲的话,处处都是。
等着周弘仁知道的时候,已经传遍朝野,想禁止也晚了。
顾衍闭门谢客,谁也不见。
但是该有动作却是一步没少,白莲告诉他一个道理,很多事情,要靠舆论来完成。
京城中这样的声音之所以多,是因为他提前做了准备。
周弘仁的性子他不能说是十成十的了解,至少也了解八分。
他知道,一旦提出处斩赵宜坤的话,周弘仁一定不会同意,赵宜坤那样的,如果周弘仁够聪明,应该弃车保帅,偏偏周弘仁为赵家人左右。
顾衍料准了他的态度。
既然要做,便要做的名正言顺些,说不在乎后世的评价,那是假的。
顾衍等了三天,终于收到了京中最新的消息。
赵宜坤一进京便被大理寺的人带走了,是周弘仁的命令,周弘仁的江山都快坐不稳了,还哪里顾得上大舅哥。
随后便是问罪,定罪。以及另外的两个条件,周弘仁也都颁了旨意下去。
之后就是封顾衍为帅的旨意下达,顾衍的目的已经达到,自然没有再推辞。
顾衍出征之日,便是赵国舅人头落地之时。
为此,赵皇后跟淑妃没少因为这个在周弘仁面前求情,只是周弘仁想着朝中无人可用,更兼之朝野上下的舆论压力太大,周弘仁也无可奈何。
如今赵家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