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而读书?”
全场静默,无人回答。
洋州书院的规矩,老师讲课的时候,不能随便插嘴发言。
陈渊只能随便抽一个学生:“你来说。”
那学生立即给出标准答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很好,”陈渊微笑道,“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者,可称圣矣。读书就是为了做圣人,学以致圣。想要做圣人很难,便如学习射箭,要在场中立一箭靶,此所谓有的放矢。做圣人,就是吾等读书之靶。”
“初时射不中,不必灰心,勤加练习便可。总有一日,能射中箭靶的边缘,这已称得上君子。次次射中靶心,那才叫圣人。吾辈士子,能偶中一次靶心,此生便足以称道。”
尖子生闵子顺忍不住问:“先生,二程可称圣人乎?”
陈渊摇头:“不能,两位程先生,只偶中一两次靶心而已。但他们可以次次不脱靶,正是君子中的君子。次次命中靶心者,已天人合一,得中庸大道,千余年来未曾有之。”
学校师生,大多属于洛学子弟。
此时听说就连二程,也只能偶尔命中靶心,瞬间就哗然嘈杂起来。
陈渊继续说:“如何练习射箭?一个字,诚。再一个字,仁。无论是做学问还是做人,都要以诚求仁。仁之道,即人之道也。世间有那君子,一个字不识,一本书不读,但他心中有仁,亦可称得大学问家。世间有那小人,学富五车,通读经史,若其心中无仁,也半点学问都没有。”
说着,陈渊扫视诸生:“尔等心中可有仁?”
众皆无言。
陈渊的一席话,颠覆了他们的认知。
求学不就是多多读书,领悟圣人之道吗?
怎么以仁来区分是否有学问?
陈渊又说:“如何求仁?什么是仁?这就需要明善。明善之法,在于格物致知。极尽物理,这是向外求;反身以诚,这是向内求。君子慎独,格物致知,日行一善,便是做学问的方法。因此,治学要分三步走,即明善、求仁、致圣。读书识字,理解经义,这只是明善求仁的一个手段,而非治学的真正目的。”
诸生还在迷惑之时,那位尖子生闵子顺,像是突然悟到了什么。
他起身出列,朝着陈渊长揖:“晚辈已过而立之年,自负读遍圣人文章,今日方晓治学正道。晚辈愿追随先生左右,明善求仁,十年之内,不再科举。”
这句话,让闵文蔚面子挂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