亩地种了三千棵,一棵结红薯三斤,那就是九千斤,这产量有些吓人啊。”
柴林说:“咱这是精细种植,用了很多发酵好的豆饼、马粪,干旱的时候通过水渠浇水了,所以这产量是偏高的,先收收看。”
各小组长在骡子后面捡红薯,用手挨个弄仔细了装进口里,这是编织的很稀疏的大眼麻袋,一袋子装四十斤左右。
大家的心都震撼到了,虽然还没有称重,但是装包多啊,而且红薯基本没有虫害,只有个别的地下害虫把红薯咬了个洞洞。
柴林说:“把小块的挑出来三千五百斤来,过称后有用。”
人多干活快,更何况这就是手里活,除了耕地的大把式累点其他人都很轻松,没多一会儿二亩地搞定。
一亩九千三百斤,一亩八千七百斤,还没有统计烂掉的百八十斤的。
老梁指着地里说:“庄主,我怀疑这地里少说还有百八十斤的,骡子耕虽然快,但是没有人工挖的仔细,遗漏在所难免。”
柴林说:“尽量仔细就行了,跟本不可能做到一点点吧遗漏。咱们收完以后,有闲得没事干的肯定会来地里捡漏。”
称重完毕,登记在册,几位见证的老者也都做了记录。
红薯秧子也测量了,亩产差不多三千斤鲜秧子。
“老梁,红薯秧子是宝贝,种植技术里记录好了,收获红薯后红薯秧子晒干后用油布盖好,不要发霉变质,可以喂牲口,各种牲口都喜欢吃,属于一等的草料,饥荒年月甚至可以用来充饥。”
老梁一一做了记录,红薯秧子的确是好东西,看外表就知道这草料比麦草有营养。
正说着来了几位村里的妇女掐了些红薯嫩叶回去做汤去了,平常看的紧没人敢下手,今天开挖了,想吃的过来掐点叶子回家了。
柴林说:“几位叔叔大爷,都拿点红薯回家吃去。”
五位老者连连摇手,说:“等明年吧,我们现在要是拿一块红薯就有人说我们是瞎说的。这产量太惊人了,最高亩产九千多斤,就算普通农户家种的不行,四千斤三千斤还是有的吧。”
柴林安排所,留下小块的三千五百斤拉到东村门口,各小组长带派人领走,每组二百斤,每户二斤,安排大家煮粥吃。
“好,太好了。”众人很高兴。
老梁问:“剩下的呢?”
“剩下的你统一安排调度送军营、工地吧。食用方法就是洗净切块,和高粱、小米等一起煮粥食用就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