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反对力量”。
等王允仁等人退去后。
朱训樘陷入了沉思,王允仁没有给出从哪里找寻银两的方法。
然而,却给了朱训樘另一个大的冲击。
那就是到底如何解决殷人问题。
首先,必须承认,王允仁有些极端,忽视了殷人这个称呼是大明人冠之的,殷人这个团体里也不是铁板一块,也可以分化出许许多多的利益集团。
但是,也必须警惕此事发生。
而且打通前往中明的通道,也是一条发财之道。
自航海时代开始,一直到清朝末期,中国与外国贸易交换都属于逆差,尤其是在明朝期间,西班牙和葡萄牙开采的大量白银黄金全都涌入了中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明的白银荒。
若朱训樘不是后世而来,那原身可能对中明抱有浓浓的憎恨,恐怕会想尽一切办法反攻中原。
可惜,朱训樘的想法却不一样。
天下之大,足可以容下两个大明。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扩大民族生活地域,才是对这个民族最大的贡献。
与中明进行贸易交换,移民,这就是朱训樘打算开辟航道的原因。
移民啊!
哎,他本来以为能靠这些大明人同化所有人,但这个过程太过漫长,而且未知影响因素太多。
看来必须要移民了。
加大明人数量,才能更好的同化。
朱训樘如是想到,他的思路又转移到某些反抗力量上。
他的目光闪烁,其实他早就预料到会有类似事件发生,只是没想到会来的如此之快。
越有如此的事情,那就必须加强基础投资,这样才可以拉拢大多数普通殷人,而面对这些宵小分子,就需要多方面制裁,要宣传的比鬼子进村还要可怕
天命十三年十二月底,大明京报。
再次发表了朝会的一些内容。
其中大部分无非是老生常谈,例如,一些套话官话。
不过也有几个亮点。
第一个点,到天命十八年,五年期间,新建五百所蒙学,一百所中学,新设大学若干等,明眼人都知道这针对的都是殷人,毕竟大明人的入学率已经高达百分之九十多,兴建的学校肯定是为了殷人。
第二个亮点,则就是庞大的城池建设。
按照规划,到天命十八年底,要新建一百座城池,可以吸纳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