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内的罗汉床上,大夫人穿着闲散舒适的衣服,靠在隐囊上喝银耳莲子汤。十二娘走过去俯身行礼,说:“十二娘见过大伯母。”
高大夫人看都不看她,也不让她站起来,喝完一勺银耳汤,缓缓问道:“今儿你去宝塔寺,玩的怎么样?”
十二娘小心翼翼的答道:“上午随师傅拜佛听经,中午吃了斋饭,下午在寺庙里转了转,就回来了。”
“哦?那你怎么快天黑才回来?”
十二娘说:“回了学堂之后,我又去了一趟王家,把上次去做客时五郎借给我的书还给了他。”
高大夫人重重的把银耳盅磕在炕桌上,严厉的说:“我上次跟你说的话,你都忘了还是根本就没听进去?这才出去上几天学,就学会单独去找男子了!”
“大伯母!”十二娘匆忙解释道:“正是因为我谨记大伯母的话,才要登门还书。我若是直接在曹家学堂找到五郎还书,落在别人眼里,不知要编出什么话来,所以我才对师傅和好友撒谎,说我去找大姐有事,她们自不会怀疑,实则是去还书的。”
高夫人疑惑的皱起眉头,没想到十二娘拿她的话把她的责问挡了回来。听起来,倒有几分真切,在学堂里来往惹人注目,的确用元娘做遮掩,去王家还书要妥当一点。
她沉吟了一会儿,说:“以后这种事,你让下人去做就行了,不必亲自去还书。你现在一日日大了。你要理解我的苦心。”
十二娘乖顺的答应下来,大夫人这才说:“起来吧。回去歇着吧。”
走出芝心斋,十二娘摸了摸额头上的汗。这才松了一口气。丫鬟在前面举灯送她回芳菲楼,她则静静的想着这件事的来龙去脉。
她去王家的事,怎么就传到大伯母耳中去了?十一娘匆匆给自己报信,说大夫人下午去找了元娘,言下之意便是,大夫人知道她没有去找元娘,而是找了王家其他的人。看来,大夫人连她编的理由都知道……
如此推断来,告密的人只有一个。那就是车夫孙喜!
十二娘静静的摇了摇头,她太疏忽了,竟忘了防备下面的人!
待回到芳菲楼,她就找来燕娘,嘱托道:“燕娘帮我打听一下给我赶车的孙喜的底细,都有哪些家人在府里当差、在哪当差,跟府里谁交好之类的事,都打听打听。”
燕娘第一次受十二娘的嘱托做这样的事,难免担心。于是关切的问道:“十二娘,出了什么事吗?”
十二娘不想瞒她,也不愿说的太具体,就说:“他把我的言行和行踪报告给大伯母。大伯母因此叫我去问话。”
燕娘紧张的问道:“没出什么事吧?”
十二娘笑着摇头说:“没事,大伯母只是关心我。”
燕娘欲言又止,最后只说:“好的。孙喜的事我会去打听,姑娘自己注意着一些。”
十二娘握着她的手点了点头。待帮七娘把余下的花样子画完了,就睡了。
翌日早。十二娘一早到了馆里,就被若娘和嘉娘拉着问事,她们都想知道她昨日去找王勃的清醒,解释的话他信不信。
十二娘把王勃的回话告诉她们,并说一定会向上官庭芝解释清楚,若娘听了很感动,捏着十二娘的手,差点又哭了。
事情的转变比十二娘等人想象的要快很多,三天之后,郑茗若再来上学时,就红着脸给十二娘带来消息说,她的婚事基本上可以确定了。
十二娘在心里替若娘感到高兴,一则是因她不用担心入宫,二则是因为上官庭芝选择相信她,看来此人还算不错。
嘉娘听闻之后,显得有些激动,说:“这就好了,你日日忧心的事情,一件件都解决了,再不必担忧害怕,可以好好准备嫁人了!”
十二娘也在旁笑着说:“就是,到时候我们可得去讨杯喜酒喝!”
郑茗若羞红了脸,说:“你们别打趣我了,我此时又喜又悲,已不知道如何是好,偏你们还说些这个话。”
十二娘不解的问道:“现在喜事临门,有什么悲伤的?”
嘉娘却是懂了若娘的心思,说:“待婚期定下来,若娘就要回家,不能再来上学了。”
十二娘这才呆住了,她们相识才不到一个月,可已成为好朋友,没想到这么快就要分开了。
郑茗若努力笑着说:“礼仪繁杂,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定下婚期,我们也不必这么早忧心。”
十二娘只好随之点头,说:“嗯,趁着我们还在一起,每日都要开心才是。”
……
九月又称菊月,曹家的院子里都换上了菊花的盆栽,显得气象一新,让人精神抖擞。
眨眼间就到了九九重阳节,重阳又称“踏秋”,与三月三日上巳节“踏春”都是家族倾室而出的热闹节日。
重阳这天的习俗,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插茱萸、赏菊花。这在古代是重要节日,曹夫人初八就给众弟子提前放假,中午吃了饭就让她们各自回家准备明日随家人出游之事。
十二娘刚回到高家,就听闻大夫人召集众姐妹过去。于是急忙放了书包,往芝心斋去。
这时候召集众姐妹过去,必然是为了明日过重阳的事。果不其然,大夫人告诉大家,明日由王家长媳鲁氏做东道,请各位长辈、亲友和姐妹去城外的峨山赏菊登高。让她们姐妹准备一番,明日一早就要出门郊游。
从厅堂里出来,众姐妹自然是欢呼雀跃,都商议着明天要怎么穿戴,要带什么吃的,猜测着会看哪些景儿,一时谁也不想回自己的房里,索性在芝心斋外面的亭子里坐下,细细商议。
“这次除了咱们家和王家的人,还有谁会去吗?”问话的是七娘,她为重阳节之事显得兴致特别高昂。
六娘最近一直伴着高夫人左右,知道的事情比其他姐妹多,众人都看着她,她回看众人一眼,说:“这次是王家大少夫人的东道,她可能会请她鲁家的娘家人吧,不过也不一定,我也不知道。”
七娘听了就低头琢磨着事情,十一娘却是拉着十二娘问道:“十二娘,你常在外面走动,现在实行穿什么衣服?”
长安流行的东西,全是模仿宫里的样式,学的最快的就属贺兰敏月了。
十二娘回忆着她的穿着,说:“我看灼华馆里的姐妹经常穿三层的半臂,第一层只比帔子长一点,边上或坠流苏,或做的荷叶边,第二层到手肘上头一拳的距离,第三层就是广袖拖地,走动起来如行云流水,十分华美。”
十一娘听的艳羡不已,说:“可惜我只有双层窄袖的半臂,一点也不好看,现在又来不及做了。”
十二娘笑着说:“十一姐明天若是在山间抚上一曲,不知是何等的美妙。若要抚琴,穿窄袖最好,外面选件相配的长帔子,一样好看。”
经她一提点,十一娘立刻应和道:“是哦,我只想着玩去了,还好十二娘提醒我。”她轻吐香舌,有点不好意思,之前高夫人的确暗自叮嘱她,让她明日出门记得带琴,可她转眼就忘了。
如今十二娘大大方方的把此事说出来,倒让她觉得轻松,也免得让众姐妹以为她暗藏心机,偷偷带琴过去,搏众人眼球。如此想着,十一娘便向十二娘笑了笑。
待到第二天出门之时,高家女眷坐了两辆车,二郎高璞骑着马左右相伴,一路往城外的百步亭行去。他们与王家之人约在了那里碰头。
待他们抵达时,百步亭那里已停了五辆马车,除了陪护的家丁,还有数十名男子牵着马,站在马车周围。十二娘从马车里偷偷往外看去,一眼就看到了王勃、王励,及曾有过一面之缘的吴茗、吴胤两兄弟。
十二娘在心里琢磨着,吴家兄弟都来了,那么说明三少夫人娘家的兄弟和嫂嫂也来了,看了这次姻亲关系的人请了不少,真不知是多大的场面!
果然如十二娘所料,不多时,陆陆续续又来了两队马车,大少夫人鲁氏的娘家人,二少夫人高元娘的娘家人,及三少夫人赵氏的娘家人,及一些远亲,但凡在京城的,这次全被鲁氏请了来。
上山之时,浩浩荡荡十多辆马车,几十名男子骑马而行,还有不少家丁前呼后拥,把上山道占的满满的,十分壮观!
姐妹们透过马车向外望去,看这般情形,渐渐有些紧张。
七娘捏住十二娘的手,说:“今日怎么这么多客人,我第一次见这种阵仗。”
十二娘点头说:“是啊,我也没想到,真正是倾巢而出了。”
车厢里另外坐着九娘和十娘,两人本就是胆小的性子,现在听到外面车马声和人声鼎沸,越发的紧张。
九娘声音发颤的问十二娘:“待会儿……待会儿我们若是礼数不周,出了错可怎么办……”
她们隐隐觉得这个年纪最小的妹妹最有主意,又是去外面读书的,见识肯定比她们广,也不分长幼,问起她的意见来。
十二娘安慰九娘和十娘,说:“姐姐们不必紧张,今天咱们是出来玩的,人虽然多,可全是亲戚,再说在外面聚会,应该就不太讲究这些。咱们一会儿只要跟着大伯母,见机行事就是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