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王之后,李瑕先以自己对经济货币的理解结合宋初的交引制度,先小规模地发行了盐券,试图逐步建立起平陵王府的货币信用。
做这一步,他是慎而又慎,唯恐打乱川陕薄弱的货币体系。
那纸币的杠杆作用便发挥不出来。
直到建立了统计司,经过了合理的筹算,他才能做到适量发行券引,刺激川陕的迅速发展。
打个比方,以五石盐为锚定物,只要王府有公信力,眼下便敢发行二十石的盐券,相当于能凭空“借”来十五石的盐价做为本钱。
这自然对商贸自有了极大的促进。
李瑕懂理论、李冶擅统筹、严云云精明有手段,这样的草台班底形成之后,川陕发行券引一事便开始大步向前推进。
他们在一开始便制定了严格的统筹、监管,以防止再出现宋、金滥发纸币导致的物价飞涨。
六月中旬,李瑕再次召汉台幕府诸属臣议事,总结了上半年稳定形势、谋求名份的成果,确定了下半年的振兴之方略。之后便是一场人数更少的议事,确定了今年的盐、茶、米、布券引的发行数量。
在当今整个东南会子如废纸的情况下,不少人畏纸币如虎,李瑕亦觉自己这个动作颇为大胆。
诸侯不得朝廷之命,擅自大规模铸币,几乎等同于向朝廷在经济上宣战。
既是宣战,他便准备好应对宋廷,以及各种牛鬼蛇神的反击。
伪造券引、挤兑、作空、抵制……贫瘠的川陕要面对的是富饶的东南。
难得没有战祸的短短几年,川陕民生经济能休养到什么地步,这是第一个考验。
……
很快,仅在七月初二,一家商行从荆湖运来晶石、铜器、丝绸、农具等等货物,且卖了两艘大船给汉中军器司,接受了面额五十万斤的茶券。
之后,这商行在汉中几个县衙兑换了二十万斤茶叶,又以剩余茶券与蜀地商贾采买了药材、毛皮、羊羔、竹器等诸多货物南下。
这桩生意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平陵王府发行券引也一向好用,无非是盐券之外又多了茶、布、米券。
对商行而言更重要的是原先北方走私的人参、皮货商路还没断,且在汉中就可以买到。
等到冬天,一株老参、一件狐裘在江南便能翻上百余倍的价。
~~
临安依旧繁华,街巷上的商铺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勾栏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