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论文,它们在真实社会中的价值是什么,实际用途如何推广?
沈奇也说不太清楚。
他有一种意识,就是纯理论的数学研究到极致,必然威力无穷,影响深远,甚至改变人类文明进程。
但是,没研究到登峰造极之前,纯理论的基础数学在民间有啥价值和意义,沈奇一直在思考。
“数学就是这样,精致却不太实用。”沈奇也不知该如何具体回答熊老师的价值问题,只能实话实说。
“然而,我们依旧沉迷其中无法自拔。”沈奇补充了一句,无奈却又充满信念。
“数学就是这样,精致却不太实用。”
龙主任、马老师、熊老师三人重复了沈奇的这句话,三人异口同声:“精辟。”
三位老师从事数学研究一辈子,都是行业内的专家,研究到他们这个阶段,做人越来越寂寞,能促膝长谈的同道中人越来越稀少。
数学就是这样,越高端越精致,越精致越难被理解和欣赏。
“但我们依旧沉迷其中无法自拔。”龙主任非常有感触的说到,“提问与答辩环节到此为止,下面进行总结。”
真刀真枪的问题问完了,总结环节就是程序化的走个过场。
最后,沈奇鞠躬致谢,离开答辩会现场。
接下来就是等待了。
对于沈奇的这场学位论文答辩会,答辩组将出一份评分意见,如果答辩组都不给沈奇通过,那就不用往上面报了。
若答辩组推荐沈奇获得数学系本科学位,则将推荐表提交给上一级部门,上面的部门审核批准后,下发燕大数学本科学位证书。
沈奇当然想一步到位,但后面的审核流程他无法介入。
于是沈奇天天往孙二雄那里跑:“孙教授,我的论文答辩评审表到哪个部门了?”
“我怎么知道?我又没进入答辩组。”
“孙教授你帮忙打听一下嘛。”
“还没出数院,正在院内审核。”
“哦,谢谢。”
沈奇心里装着事儿,吃不香睡不着,跑步也跑不动了。等待是一种煎熬。
大一下学期过去了一半,数学系的课程相比于大一上有增无减。
高代、数分还在继续上,解几退出舞台,概率论粉墨登场。
大学英语得上好几个学期,以及一些公共课。
大学物理也出场了,数学系的学生得学这门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