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尼尔森院士、卡尔-斯廷加院士一行,希望能在1月31日之前拜访您。接见否?”
“哎”沈奇叹了口气,勉为其难的说:“见吧。”
尼尔森院士是位化学家,斯廷加院士是个物理学家,沈奇认识这两人。
这两位皇家院士来访之目的,沈奇大致也能猜到。
既然要来,那就接待呗。
15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学术交流团抵达燕大,沈奇进行了接待。
在科研领域,瑞典人热爱学习也善于学习,提倡合作也积极参加合作。
瑞典皇家科学院以及瑞典的一些大学、研究所,每年会在世界范围发起各种学术交流、科学合作。
诺奖评选委员会在全球有不少指定的学术合作机构,比如说哈佛、剑桥、伯克利等名校。
举个很现实的例子,在哈佛从事科研工作的学者,会享受诺奖评选委员会的一些优待政策。
就说诺物吧,若是两次诺物得主沈奇推荐哈佛的一位物理学者角逐诺物,而这位哈佛的物理学者确实研究出了一些比较重要的物理学成果,那么这位哈佛的物理学者在下一年度的诺物评选中会占据一定优势。
如果蒙大拿州职业技术学院的一位物理学者做出了类似的研究成果,即便是沈奇血书力荐,这位老兄也很难获得诺物。
瑞典皇家科学院的逻辑很直白,最好的大学,最棒的实验室,做出来的科研成果更加可信。
在很多人看来,能进入哈佛或者mit的顶级实验室工作,这本身就是一种成就。
哈佛为你背书,与蒙大拿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你背书,效果是云泥之别。
沈奇科研中心在数学、物理领域已具备了国际性背书属性,燕大沈奇科研中心的学者,那就是比京西职业技术学院的学者更容易获得名誉与奖项。
沈奇首先接待了皇家物理学家卡尔-斯廷加院士。
“噢,卡尔,很高兴再次见到你,尝尝我们中心的咖啡,我发誓不会让你失望。”
“噢,奇,这是我喝过最棒的拿铁。”
“噢,卡尔,我很乐意推荐我们中心的沙东东教授参与这次的诺物评选。”
“噢,奇,这是你的权力,你有权这么做。”
“那就这么定了?”
“当然,祝沙教授好运。但我更看好沈教授本人。”
“噢,卡尔,如果我再次参与诺物评选,那就是第三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