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就绪,唐云望向两名随军记者,李正和塞西尔。“你们也跟我登陆k3,让23部队的史金用小型陆战车载着你们拍摄。有问题吗?”
三十岁左右,正是随军记者最好年龄的塞西尔完全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放心,我们也是专业的。做随军记者之前我跟着23部队的炮兵侦察连参与过柯米娅保卫战,这些事儿都是轻车熟路。要不是操作器材的话,我自己驾驶陆战车都够了,都不用麻烦金子了。”
那个岁数偏大,四十多岁的老记者李正则皱着眉摇了摇头,“我总感觉事情没那么容易也说不上来。我之前用光学望远镜对着k3瞧了半天了,说不上具体感觉。就算是一位老记着的从业直觉吧,我总觉得那k3有些问题。我感觉今天这一仗不好打,好像要死几个人似的”
“行了,别往后说了!”刘泽挥手打断李正的话,有些不满的瞪了他一眼。要不是他年纪很大,又没在军营里混过,刘泽没准还会狠狠罚他一番。别以为联邦部队已经彻底告别封建迷信了,对于正儿八经把脑袋扎在裤带上拼死拼活的战士来说,最忌讳临战听这些话。在这方面,倒是百无禁忌的佣兵团,3队这帮人好一些。
李正耸了耸肩膀,他是一名颇有些资历的老记者,长平星人。虽然编制在联邦部队,但他本人也不算是随军记者,之前都是替军方拍拍各种发布会,受军方委托采访相关领导之类的。在他自己心目中,这辈子是没什么机会拍摄些“有意义”的照片了。
百约侵略东湖州时,正赶上他在聚谷星东湖州出差。李正机缘巧合的没有死在百约屠刀之下。反倒凭借模仿旧历时期“枪声俱乐部”的战地记者风格,以那句“拍得不够好,就因为你离得不够近”为座右铭。冒着枪林弹雨和敌人的屠刀,用24毫米广角拼死拍摄了大量极有临场感的新闻摄影作品名噪一时。在涉及到情感表达或者上升到艺术层面的东西上,很多时候,无人机、人工智能之类的好工具反而制约了创作者情感的宣泄。于是,拎着广角相机“贴脸”拍摄的李正一下子就火了。
也是因此,军方才会委派他参与到拍摄乌图尔们从军这个新闻里来。四十多岁的人了,无论精力还是体力,这差不多是他最后一次有机会参与到这类军事报道中,他肯定要珍惜机会。要是再过几年,到了五十岁上下也真就跑不动战场了。
编制属于联邦部队的李正可不打算把一辈子时间都花在拍拍领导,拍拍会议之类的无聊事上,这次军事报道应该是他这辈子最重要的一次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