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第一杠精 > 第536章 北地盟誓利益动心防

第536章 北地盟誓利益动心防(3 / 1)

李渊叫李世民回军,有他的想法。裴寂想出镇庆州,也有他的打算。

前者其实算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毕竟自他起势上位以来,突厥便一直都是压在中原各路势力心头之上的阴霾。强如杨广,在被其抢了外藩朝贡归属时,都捏着鼻子忍下了,他小心一些,总归不是坏事。

而后者,想的就多了。

封德彝的一席话老李听没听进去不知道,反正他是听进去了。不仅听进去了,似还在其中看到了攫取战功的机会。

要知道,彼时随着李建成三兄弟麾下的后起之秀崭露头角,朝中对于某尚书右仆射无功而进占高位的说法是越来越夸张。甚至也不知是哪个王八蛋传的,居然说他和老李有一腿。

这特么不是扯么?

而这个时候,封德彝说了什么?他说突厥已经不比从前了,那意思不就是说,他上他也行么?

天地良心,封德彝不是这么说的。

不过彼时的裴寂可不管这其中有何理解偏差,只知道这是他千载难逢来证明自己的机会。毕竟从古至今,军功都是为官者实打实的功德金身,名望基础。

更何况,这不又是一个卖好给秦王的机会么?

他去庆州阻敌,在某种意义上也算去了后者的后顾之忧。老李不会再逼他撤军,而他也可专心在洛阳围城,不再忧心西北战事。

好吧,裴寂陷入到美好的畅想之中无法自拔,完全就没想过,李世民如果知道是他去庆州带兵,会不会担心得晚上睡不着觉。

“这个,裴监身份尊贵,何苦去那苦寒沙尘之地……”

老李其实没好意思说他信不过这老货的能力,只拿地域说事儿。然彼时这货已然打定了主意,非去不可,还反过来给老李吃定心丸,说他自家人知晓自家事,去庆州无非是做做样子,安世家和军队的心,一应大小军务皆以唐王诏令为主,不会擅自胡来云云。

好吧,人家大唐开国宰相亲自坐镇一线,安抚人心,话都到这个份上了,皇帝还能说什么呢?

七月二十六日,门下省正式下诏,李渊拜裴寂为关内道行军总管,永安王李孝基副之,并诏农圃监韦云起为行军司马,内史侍郎唐俭为长史,携五万兵马出镇庆州。

而几乎就在同一时间,灵州烽烟传讯,突厥前锋已过阴山。

要说突厥现今不同往日,这话是真没说错。

始毕那老鬼子尚在时,但凡是南征,兵马就没少于二十万过。甚至于上次云州之战,若把前线所有动用之兵连同盟友在内,五十万都不算夸张。

但眼下,咄苾一面要派人守着金山牧场,谨防西突厥偷袭,一面又没能说动全部的部族与他进兵,结果满打满算,所动之兵也堪堪才到十万。

加之此前的盟友诸如李轨、罗艺、吐谷浑等死的死,投唐的投唐,导致目下还能出兵配合他的,就只梁师都一家。

也仅仅才多了三万兵马。

窦建德倒是说的好听,那意思只要突厥能破了宁州,直逼长安,届时南北两路兵马定回回师勤王,到时候他与王世充百万大军合攻,一定能把老李按在地上打云云。

可实际上,这会儿被按在地上打的却是他自己。

就在突厥南下的前两天,宋金刚联合巨鹿王子英前后夹击,大破刘黑闼部。而窦建德心心念念的高士兴,却是一路乔装要饭一个人回来的。那二十万大军不算阵亡与失踪的,在沱水一线被俘虏的居然有十万之巨。

而更过分的是,某赵王只是说了句待拿下河北便准这些人各回各家,就叫那十万人干脆利落的举起唐旗,嗷嗷叫着南下来攻了。

现下的情形是,夏军在黄河以北的兵力就只剩下中枢所辖的二十万所谓禁军以及随时都有可能倒戈的县兵,而在洺州一代,宋金刚与王子英联合而起的兵力也将近二十万。他们防御一面都有些捉襟见肘,何况是两面。

俗话说,狗咬狗,咳不,是两虎相争,渔翁得利。

某赵王与李靖私下商量了一下,都觉得与其跟着掺和这种乱战,不如先把新占的地盘稳固一下,等对面分出结果了,再挨个去收拾。

于是唐军干脆停下了脚步,在冀州竖起王旗,用“以武止戈,救民水火”的名义,召河北世家与各县豪绅前来缔结盟约。

没错,只是世家豪绅。

实际情况要实际对待,李大德倒是也想把消息送去各村各户,选些有号召力的民意代表。奈何这事儿他在太原实验了三年都没整明白,更别说河北这种战乱之地了,怕是连人都找不到。

况且世家也有世家的好处。

最起码他忽悠后者时,他心下不会有愧疚感。

有王氏和崔氏居中牵线,效果还是很显著的。

号令一出,群豪响应。范阳卢氏、清河张氏、河间马氏等俱都派了族中代表前来,而似清河崔氏、河间凌氏这种属于窦建德铁杆支持者的,不好明面上响应,但暗地里也派了子弟前来,嗯,说是访友……

所谓盟誓,最早起源于春秋,诸侯公卿为团结盟友,打击异己而做的一种表面光的仪式。

不过男人的嘴,骗人的鬼。现下距所谓礼乐崩坏的战国都过了近千年了,谁要是还信誓言这种东西,谁就是棒槌。

所以表面上某赵王带着老王和小温给这群人宣扬春秋大义,而在私下里,以崔慎为首的太原世家集团,则又给这些人开了个小会。

冀州花满楼,明月阁雅间。

丝竹浅弹,笑语低转。

大家都是有文化有素养的人,自然和那些一进门就急吼吼解腰带的军汉不一样。实际知道姓崔的有话要说,这帮人连酒都没怎么喝。

“各位长辈、兄长,今日崔某邀大家前来小聚,一来嘛,咱们家世相近,祖上也都有些交情乃至血缘,合该彼此亲近。这二来嘛,小弟也是遇到难事,希望各位能不吝赐教。”

酒至三巡,约莫火候差不多了,崔慎便起身举杯,笑眯眯的坐着开场白。

“崔家贤侄有事不妨明言,旁人不敢说,但在这河间地界上,沈某添为地主,总还能帮衬一二。”

一个本地小家族的汉子彼时举杯笑言,颇有些想在众多门阀面前挣份面子的味道。

崔慎默许了他这称呼,闻言先是拱了拱手,进而叹息一声:“是这样,这一次某随赵王东征,家父与太原几位世家长辈商议,共同担下了这大军粮草供应之事。原以为赵王只为肃清来犯之敌,防御关隘。谁知这夏军不禁打,大军不日便要挥师南下。有道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可是……”

好吧,小崔这话倒也不完全是忽悠,三分假里还藏有七分是真。

就因为没料到会这么顺利,或者说某赵王会赢得这么快,以至于提前买下了粮草供应权的王氏与崔氏忽然发现,之前准备的粮食好像有点儿不够了。

“借粮?”

下首有人皱眉,第一反应便是拒绝,进而又充满疑惑。

这赵王给这崔氏灌了什么迷魂汤,竟叫他们这么舍得下血本,以一家之力供养这么庞大的军队?

“不是借,是买!”

便在这时,崔慎一席话说的这群人更茫然了:“但凡能提供粮草者,我崔氏与王氏、温氏、薛氏皆保证,以长安粮价的九成来收购……咳,低了一成,是因为这个量大,嗯,希望各位能理解……”

理解不理解的,现下根本不是众人所想的重点。

除了个别见钱眼开的小氏族,当场询问崔慎所需数量,其他人皆是各怀心思,揣测这其中的猫腻。

并未揣测多久,就在当天夜里,随着某个与崔氏有亲戚的家伙“酒后吐真言”,众人的疑惑顿解,进而哗然。

毛线的供养大军,搞了半天,原来李大德的北路军后勤一事是花钱外包给这几家的。无论崔氏等提供了多少粮草,战后都会有太原府按照战时标准,以高出市场二成的价格统一买单。

也就是说,这把人家不但不会有所损失,还会从中大赚一笔。

“娘的!人家赵王明明是以高于市价二成的价格收购,到他们这,居然压了三成!真是奸商!”

有人当场拍了桌子骂街,而更多的,则是捏起下巴,眯眼沉思。

超过三十万大军的粮草供应,这可是笔大买卖啊!

最新小说: 皇叔 我在大唐是传奇 持娃上岗之雌霸天下 红楼:重生僵尸,我参军修行 大周:我家公主太可爱了 大唐:女帝竟能偷听我心声 秦时影帝成长日志 隋唐:从突厥入侵开始 天空中一朵云 这个暴君,我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