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夏,编剧的地位其实是很尴尬的。
一个金牌编剧,如果你去问他的过去,那一定是满脸苦涩。一个编剧想要熬出头,往往要经历一段漫长且痛苦的蛰伏期。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最终才能在这个行业崭露头角。就好比是写网络小说,并不见得你的文笔好,你的脑洞最高级,你就一定能够成功,能够赚钱。在此之前,你还需要经历一段漫长的积累。
而编剧往往更惨。网文作者毕竟还是可以直接面向读者。而编剧面向的是各大影视公司,各大导演。这个群体比起读者来,要小众的多,眼光也高的多。
可能你通宵达旦的写剧本,头发也掉光了,身体也垮掉了,最后写出一个好的剧本,却未必就一定有人愿意买单。还要根据实际情况,适不适合导演的风格啊,投资回报比大不大啊这些种种因素。
就比如说《三体》。所有的人都知道,只要这部小说改编出来的剧本能够符合原著,就一定是一部大卖的作品。但是呢?又有几个影视公司敢拍着胸脯说,我能出得起投资,我能拍出好的作品来不被观众骂街?
所以虽然在华夏,编剧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职业,但每一代的编剧,数来数去,成功的就寥寥那么十几个人。称得上是金牌编剧的,背后都有大公司,大团队的支撑。
陆非凡就是很清楚这种情况,才让徐朗去华夏影协杯捡漏。毕竟要说华夏哪个活动,聚集的编剧最多,那就数华夏影协杯的颁奖礼现场了。
苏进和林海岩就属于,自身努力,水平也不错,但是一直无人赏识的类型。听徐朗在现场那么一描述,两人就稀里糊涂的跟着对方走了。毕竟《人在囧途》的成功有目共睹,能参与其中,对外来说,也是一种资历。
但是来到了菲凡工作室,两人又同时发现了另外一种途径。如果就此找到一个固定的团队,大家一起创作,背后又有资本的支持。那原本两人所期待的种种,似乎就已经近在眼前了。
没有任何悬念的,两人最终选择了留在菲凡工作室,成为越双手下的第一批编剧加写手。
徐朗虽然不忿,但也无可奈何,谁叫他的背后没有团队支撑呢?这更坚定了徐朗要转型的决心。一个成功的导演,所具备的能量,远比一个成功的演员来的大。
好在徐朗制作《泰囧》的周期很长,尤其是前期准备时间,调整演员档期。所以就算陆非凡把苏进和林海岩给截胡了,也不太影响徐朗的筹备进度。
《人在囧途》的获奖,在娱乐新闻中连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