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建立弘文馆,打着为社稷招贤才的名头,不过揽来“十八学士”,可是文院一个“执教天下”的噱头,就让韩崇文在内的大儒趋之若鹜,四方民间饱学之士也心有向往。
晋时陶渊明带来的坏风气啊!什么什么不为五斗米折腰,搞得有学之士对当官弃若敝履,宁可结庐北山,怡然自乐。
ps:为什么不是结庐南山呢?
因为结庐南山的那些人,还是渴望着被朝廷招揽当官的,只是借终南隐居给自己提升一下逼格而已。
在这样的风气影响下,也就怪不得举荐泛滥了。
可是如果扩大文院的影响力,就能像吸铁石一样把隐藏在民间的有学之士扯到长安来。
毕竟,“教化万民”的噱头,只要是一个读书人就忍受不住。
想清楚这些,李世民干脆就说:“如你所愿,朕可以把国子监和弘文馆的术算先生全部调到文院。”
冷锋听到李世民这么说,心里立刻笑开了花,有这些冤大头,不对,有这些可爱的人到文院任教,自己的担子就轻松多了。
“不过~”李世民话锋一转:“朕有个条件!”
冷锋就知道这么高大的墙角不是好挖的,不过为了偷懒,只能问:“什么条件?”
李世民指了指自己的椅子:“你要想办法,把蝗灾对皇权的威胁,降到最低!”
说到底,皇权在李世民的心里是很重要的,如果蝗灾不可避免,他就要想办法把自己受到的影响降低到最弱。
冷锋想了想,忽然记起自己炸鳄鱼的旧事,对房玄龄说:“房相,岳州刺史风言笑去年是不是有关于鼍的奏折递交朝廷?”
这个时候的地方官,可不像清朝乾隆时期的地方官一样无聊,没有什么大事也要给皇帝上一个奏折表现一下自己,实在无事可说,干脆扯一顿闲篇。就是“陛下身体好不?”“哎呀,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呀!”
非大事,唐朝地方官是不会上奏折的。
房玄龄的记忆力特别好,当下把文章都背了出来:“臣风言笑万里之外顿首,今鼍占据湖泊,往来商旅惧之,不敢入内,百姓虽临泽,不敢远渔,亦不敢种稻………国公,你说的就是这一封吧。”
长孙无忌插话道:“国公在云梦泽大发神威,若两湖百姓能够安居乐业,渔稻渐兴,国公的功劳当在风言笑之上。可是,这和蝗灾有什么关系?”
“有关系。”李世民站起身,左右踱了几步后对冷锋说:“难道你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