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其实就是北宋时期的宰相,而王安石的参知政事便是副相。
王安石看了一眼韩琦,心想此老是变法最大的一块阻拦石,不将此老赶出朝廷中枢,变法之事恐怕是奢望,而要想将韩琦赶出中枢,自己一已之力太难,需要将远在西北的韩绛重新迎回汴京才行。
心中念头闪动,王安石说道:“陛下,此次大顺城大捷,韩绛运筹帷幄,功绩不小。”
如今天下有两大韩氏家族,分别被称为相州韩和灵寿韩。
相州韩代表人物正是韩琦,而灵寿韩代表人物有则是韩绛、韩缜等人,都是当今天下最顶尖的大族和官宦世家。而且不同于韩琦,韩绛向来支持王安石变法。
赵顼含笑点头道:“韩绛替朕执掌西北三路军政大事,此等大捷自然有他一份谋划运筹之功。”
天子言语之中对韩绛并没有特别褒奖,王安石心知还不够,正想再说什么,韩琦眼睛一眯,抢在他前面,道:“陛下,捷报中除了韩绛谋划之功和种谔主事统领之功外,还有一人功劳极大。”
赵顼眼睛一亮,道:“没错,张斌小小一个没品级的参议,竟然有如此胆识和急智,行班超旧事,杀了西贼使者,还借了三千黑罗部兵马,此功的确是不小,朕欲重赏他,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韩琦笑道:“陛下,张斌此子乃大儒张载独子,家学渊源,陛下不妨留在中书省为官,有陛下耳提面命,在将来或可成为我大宋栋梁之臣。”
王安石顿时心中暗恨,张载的为人和在学术方面的成果他也是颇为敬佩的,但张载却对他主张的变法多有微词,并且因为张载在北方士林中的威望不小,对他变法一事阻碍颇大,所以才逼迫其辞官,而其子肯定也是反对变法,岂能留在中枢,连忙道:“陛下,张斌此次立下大功不假,但只有举人功名,而中枢之臣,向来都是进士出身,臣以为可赐张斌赤县副官,以其之才,或能再立新功,为国效力。”
赵顼目光扫过韩琦和王安石,眼神中闪过一抹不悦之意,两位宰相在他面前政争,他岂能看不出,只是他虽为天子,一些事情也无法左右,不过在这件事情上他却刚好可以不用理会两位宰相:“张斌不日就会来京,不如朕召见之后,当面问他有何意愿再做封赏决定。”
韩琦连忙躬身道:“陛下英明。”
王安石心有不甘,但也只好道:“陛下英明。”
韩琦神色如常,但眼角余光却一直观察着赵顼的神色变换。
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