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炼的人一定先死。
外置散热体现在黏菌人身上,也一定程度降低了黏菌人的运动能力。
温度决定活性,活性决定寿命,所以最先死亡的都是脑和胸腹核心部分,
这里就产生出两个改进方向。
第一种,试图增强黏菌人的整体性,让原本不能通过摄入食物获得均衡营养的黏菌能“吃饱”,如果能以此让黏菌维持正常的生命周期,黏菌人的单具身体也许能维持三到五年。
其间的难点很多,最难的部分是细胞分化。
黏菌人只是黏菌模拟出来的细胞,其本质并没有太多改变,能维持“人”的思考和运动能力,也完全是通过寄核体的“集合”概念来实现的。
要进一步接近人类的状态,可能要有几十种黏菌参与。
王齐虽然已经改出两个新品种黏菌,不过要彻底模拟人类这样的复杂生物,还差得远。
这里主要要解决的问题是消化和血管。
黏菌人有消化能力,但主要营养都被模拟肠胃的黏菌吃了。这里存在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负责消化的黏菌细胞,并不像真的肠胃细胞一样会把氨基酸释放到血液里,它们只会释放孢子和代谢废物。
虽然其他黏菌也可以消化一点孢子,但这完全满足不了损耗。
一种专业的消化型黏菌,应该能够酶解蛋白质大分子,并将大部分氨基酸释放到血液,只用一点点维持自身需求。
而酶解,显然超过了王齐现有的知识储备。
还好,解决这个问题不需要真的进化到分子生物学的程度,只要培养出食性足够复杂的黏菌就可以,有点类似于杂交育种,对个体做人工筛选,非常耗时间和人力。
血管的情况类似,现有的黏菌人血管主要功能是配氧。
通过幽灵实验员配合的活体实验,观察到在“血液”里直接投放食物颗粒,根本走不了多远就会被附近黏菌分光。
估计氨基酸的情况应该也差不多,在靠近“消化黏菌”的个体饱和之前,更远的根本没份。
当然人体也是一样的,只要吃的够多,配合储备作用的“脂肪型”,就能保证渗透压基本平衡。
到这里已经能看到,合成一个真正的“长寿型黏菌人”,需要用到很多种基本功能有区分的黏菌,拟态只能用来解决一些小问题,比如屁股蛋就不需要很特别的功能,只要水分和脂肪比例够大就行。
把这么多类型的黏菌,有序的拼装成一个人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