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微的风吹过,常虞站在镐京的城墙之上,鸟瞰远方。
隆冬将临,远方阡陌,旅人往来不息。雍州的秩序在杨羡的整顿之下很快便稳定了下来,起码外表上是这样。
桓磬的大军依然陈兵在外,只是这镐京上下却完全感受不到战争所带来的阴霾。
杨羡真是厉害啊!
常虞心中一笑,对于这位故人之孙,心中有着很强的戒心,乃至于惧意。常虞率领众人投降的时候,手中还有着数万大军的军权,可到现在,除了一个太傅的职位,明面之上已经调不动一个兵卒。
看见杨羡,就像是看见昔年的杨慈一样,面目可憎。
常虞犹记得当年明帝驾崩,启帝继位,将远在河湟之地的杨慈召回神都,准备重用。
那时杨慈在河湟之地为大周戍边已经有十年,手下数万人马。虽然明帝很不喜欢这个曾经当庭骂得他气极的家伙,但不得不说杨慈在这十年之间做得很是漂亮,该给的赏赐明帝还是给了,赐了杨慈一个讨虏将军。
夏氏以及一干外戚本以为,相隔十年,启帝与杨慈之间幼年的情谊已经淡漠。然而事实上证明他们错了。
便是时隔十年,启帝对于这位旧时的伴读依旧有着深厚的情谊。事实上,启帝虽然可以说是一个昏君,但是他却是一个不错的朋友。
对于苏哲、孟拱、吕续乃至于他常虞,这些幼年时的伴读,长大后的臣子,他都很优待。
当夏氏与一众外戚察觉出了杨慈的价值之后,便竭尽全力去拉拢,想要让其成为他们手下的棋子。
讨虏将军只是一个杂号将军,在河湟之地那种地方或许是个土皇帝。可是在紫绶满地走,青绶不如狗的神都,实在是一个微不起眼的存在。
只是,杨慈让所有人都大失所望。夏氏、外戚和公卿很快发现,杨慈非但不能成为他们手中用来对付政敌的棋子,反而有着反客为主的危机。
事实上,杨慈只用了很短时间,便在神都站稳了脚跟,获取启帝信任的同时,更是将他在河湟之地三营近万人的人马调到了神都。
可此时的杨慈的权势还没有到达顶峰,直到承天道作乱,十万御林军全军覆没,百万承天道徒逼近神都,整个大周都笼罩在了灭国的危险之中。
常虞一向不喜欢杨慈,可也不得不承认,在袁诚的攻势之下,杨慈那时临危请命的举动,与自杀无疑。
可当杨慈率领三营兵士进驻成皋,与袁诚相对,结果却让所有人目瞪口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