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堂刑部尚书,主持彻查天下官吏的大事,去带着官员来蜀地这个偏僻的地方,很不正常,毕竟蜀地也就那么两三个值得他亲自前来的人。
一个是李愔,剩下的两个是李宽自己和李承乾,具体是为了谁,李宽猜不出来,但目的肯定是不单纯,肯定不单单只是为了来蜀地查官的,李宽敢肯定。
而且孙伏伽也明显是知道自己这一趟地目的,李宽能看得出来,但他突然觉得自己不该问,问了就脱不了身。
不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感觉,但就是出现了,或许这就是男人的第六感。
好在,李宽问了一次之后,孙伏伽没说具体的缘由,李宽也就顺势不问了,他甚至感觉隐隐有些欢喜,事多人忙,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何必给自己找这么多的麻烦。
“怎么不多聊两句,为兄记得孙刺史好像与你关系不错,是朝中楚王系的重要人物之一,孙刺史这些年过的可不怎么样,你一回长安便否极泰来了。”李承乾见李宽走了过来,站起声,开起了玩笑。
其实,李承乾是不是开玩笑,只有李承乾自己清楚,但李宽还是认为李承乾这话半真半假,要说他对孙伏伽没有点儿不满那是不可能的。
或者准确的来说,李承乾对百分百支持李宽上位的大臣的感情都不及对孙伏伽的不满,孙伏伽是李承乾最为不满的人,也就是知道李承乾对自己不满,所以孙伏伽在初见时对李承乾置之不理。
别说李承乾现在只是逍遥伯,就是李承乾还是太子的时候,人孙伏伽都敢甩脸子给李承乾看,若非有李世民在场,遇见还是太子的李承乾,孙伏伽不行礼那是很常见的,就是这么牛。
李承乾与孙伏伽的矛盾嘛,得从贞观十四年说起。
贞观十四年的时候,孙伏伽还是大理寺卿,而李承乾还是太子殿下,一个没有反意,略微调皮反叛和有龙阳之好的太子殿下。
两人原本没有多少交集,但那时候的李承乾要拉拢朝中官员啊,但那时楚王府已经被打压了,尤其是在大部分大臣眼中,楚王府翻不起浪花,平阳公主等人在闽州搞的那么乱也不见楚王府和陛下出声,楚王算是倒了。
所以说,一个皇帝的支持有多重,贞观十五年李世民去台北,见过闽州情况后,一支持,楚王府立马活了过来。
话题扯远来了,说回原处,贞观十四年时明面上站出来支持李宽的大臣并不多,毕竟那时候年轻小辈还没被朝中大臣们看在眼里,他们所看的人还是一众老臣,李承乾当然也不列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