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地步,在这个时候,中国人也完全当得起吃苦耐劳,勤劳智慧的评价,只要统治阶层不是换了更野蛮落后满清,未来的海洋是属于中国的。
很多事情,只从身边的微小改变,就可得到相应的判断。
此时此刻,朱慈烺怎么可能舍弃眼前的一切?
崇祯并不是猜忌他,但皇帝毕竟是皇帝,现在的崇祯,可能是到了想叫太子返回东宫,安心读书,坐观天下风云的时候了。
毕竟以皇子典军,久镇于外,并非良策。
入南京之初,皇室威望尽失,而且有流贼紧随而至的威胁,史可法等诸镇并不得力,刘泽清从不听命行事,形同藩镇,这些崇祯都十分清楚。
在那个时候,崇祯可以支持朱慈烺夺军,镇守清江,整军顿武,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现在眼看诸镇成型,军力强大,而且经过调整之后,孙传庭能镇住清江行营的诸镇,魏岳等人可以直接听从指挥,江北防务可告无虞。
黄得功和左良玉等镇,现在也可以开始梳理整顿,这些就绝不允许朱慈烺再插手了。
加上捐纳厘金银元改制,清吏制绝火耗加官俸,这些事都是朱慈烺的发端,现在留在清江反而不便,不如回到南京,赞襄政务也好。
当然,这其中必有不少外朝官员的功劳,还有内廷宦官的策应吧……
……
……
不远处,一群行营诸司的文官们也是罕见的骑马跟了出来。
更新了呵呵插入刚刚拜bg部尚书兼太子三师,已经正式进入大明一品行列的陈名夏脸上并无丝毫笑意,此次加guān,味道不对,这是明显昭然的事实。
除他之外,方以智除礼部shi郎,陈子龙暂无消息,不过听说农工司要直升农工部,这是太子极力主张,朝野之中,反对者甚众。
厘金,纳捐,其实都有前途可追,而且反对者利益分化,反弹力量不大。
银元火耗原本会引起轩然o,不过紧接着又是加guān俸,细节上做的犹其之好,所以不仅没有太ji烈的反对,反而给太子加分不少。
但在各地收缩府泉,加重省泉和县泉,裁撤分守、分巡等诸道,加设提xg司fǎ、财税转运诸司,却又触及了不少人的利益。
设农工部,各地派驻分司,管的是农田水利,仓储,转运等很多有油水的大事,中枢和地方早就争的一团糟,此事的阻力,实在不少。
就陈名夏等人来看,太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