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的预期。
印钱速度加快了,北方五省各地明年有钱用了,基建的速度自然也就可以提起来了。
“既是如此,这些钱作为银行的风险预防金存储起来吧。”
“是。”
韩爌又道:“农政院的奏表,今年各地一共开出20条水渠,引河水入流,惠泽百姓千万人,新农具普及较之去年,翻了一倍。各地所建的肥料集中处理厂、蒸汽机抽水,在各地大大缓解了良田用水之难,并对良田的有固本培元之效。今年的粮产量是去年的两倍,除去高产的红薯,北方平均每一亩良田的粮产已经到了5石。”
5石是600斤。
21世纪北方一亩田一年产1000斤,南方一亩田一年产2000斤。
新农政施行之前,北方每亩每年粮产3石,也就是勉强到360斤。
现在每亩多产出了240斤,而且到了夏收(北方是夏季收)之后,还能空出来种一些红薯。
这绝对已经是古代产粮的巅峰。
春秋时期,每亩每年平均产110斤,这已经是那个时代的最高值。
唐朝时期,每亩每年平均产270斤,北方可能仅仅在150斤左右。
现在这个产值,已经达到崇祯的预期了。
能在这个时候,达到这个产值,主要原因有两点:
一、下面的人为了好看,肯定虚报了数据,往上拔了一点,不过真实数据也不会差。
二、各地大力开凿水渠、建立肥料集中处理厂,使用蒸汽机抽水灌溉,使用新农具。最主要的是,农民有了自己的田,生产热情大大提高了!
当然,上报上来的是平均值和总产值。
这并不意味着北方所有地方情况都乐观了。
例如崇祯看了陕西的汇报。
陕西今年的每亩田的平均产值也就才2石,不过良田的产出数量是去年的两倍,这说明更多原本干旱的田,在今年得到了灌溉。
崇祯思考起了一个问题。
按照现在的粮食产量,明年能把皇太极摁在地上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