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啊,可能……可能是逃了!”
“逃去哪里了?”
李春生急得满头大汗,随口编了一个:“逃到南洋去了!”
南洋够远,明军不可能真的追到南洋,所以编南洋更靠谱一点。
“南洋?”
李性忠大感遗憾。
八天后,两封捷报分别放在了崇祯面前。
这谢峰捷报没有经过任何人之手,直接送到皇帝面前来的。
看完李性忠的捷报后,崇祯心中大喜。
为何?
是因为周可言被抓到了所以大喜?
非也非也!
抓住周可言自然可喜,但黄锦等人远逃南洋,对于崇祯来说更加可喜。
为什么这么说呢?
黄锦他们远逃南洋,不就给了大明一个大军下南洋抓逆贼的借口么?
这样一来,出兵就是名正言顺了!
为何出兵一定要名正言顺呢?
因为只有名正言顺,才能凝聚大明的军队,凝聚人心,使人心向上。
不能黄锦等人南逃南洋是麻烦,只能说是帮了崇祯一个大忙。
不急不急,先拿回台湾,扫清从安南到东部沿海的海线,解决粮道的问题。
南洋的战略可以往后放着。
不过,当看到第二封捷报的时候,崇祯的眉头就拧起来了。
御前大臣们一看皇帝的眉头拧起来了,就知道有不好的事情。
不由得都开始猜测起来。
难道郑芝龙败了?
郑芝龙一败,皇帝的开海计划基本上泡汤了。
大家都不敢作声。
但心思各异。
例如,首辅韩爌心里就庆幸起来。
为什么?
因为政治斗争!
天启年间,他就和袁可立不和。
袁可立攻打辽东半岛立下大功,被提拔总管海军总府衙门,位列御前,这是一股不容忽视的政治力量。
海军总府的官员正在快速组建,朝中无数投机分子前赴后继想要去和袁可立套近乎。
朝堂格局又在悄然发生变化。
一旦东南的郑芝龙受阻,红夷人和诸海盗做大,朝廷海军未必能清扫海域。
袁可立的海军总府威信受损,自然就无法壮大了。
这些都是朝堂权力斗争的那些事。
过了片刻,皇帝的眉头才舒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