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打量的同时,被称为边区工业之父的沈鸿也在打量着他。
在来之前,郑宇成就吹嘘过谢凯如何如何逆天,引起了这些大牛们的兴趣,特别是沈鸿,对于这样的年轻人,更是期待见上一见。
谁也没想到,郑宇成一上来就表明你态度。
只投资6.5万吨的模锻机,其他的都不给钱。
“宇成同志,之前就向你解释过,6.5万吨已经是国内极限制造能力,我们从三万吨直接跨这么大的步子,中间的难题太多。”沈鸿看着郑宇成说道,“先设计制造一台三万吨或四点五万吨的,将会让困难减少很多。”
“时间呢?”郑宇成问道。
就连沈鸿都无话可说。
时间问题,是他们无法面对的。
“我们的运十等不了那么久,4.5万吨大压机,对于运十来说,仅仅只是勉强够用。如果我们要开发更大的飞机呢?到时候再来搞6.5万吨的?我们没有那么多时间不短地等待,也没有那么庞大的经费去支撑!国家支撑不起的项目,我们同样很难!”郑宇成要求直接上马6.5万吨大压机,有着他自己充分的考虑。
谢凯也明白了郑宇成的心思。
运十到了现在,还有一架样机正在组装,之前试飞的样机,起飞的频率已经越来越低,每试飞一次,就得经过全面的检查。
即使更换零件,也没有太大的作用。
试飞得出来的各种数据,被用到新的改型设计方案之中,大压机不搞出来,新的大飞机,始终没法进行试飞。
“没有大压机,我们只能采用原来运十制造的老办法,锻压小件,然后进行焊接。现在这飞机的危险性越来越大,马凤山跟程不时在这里,这时候也没有必要去隐瞒什么”郑宇成直接把话题丢到了马凤山跟程不时两人面前。
焊接之后的结构件,根本就无法跟整体锻造成型的结构比强度。
他们甚至没法去论证整体结构强度达到理论设计时候飞机安全使用寿命是多久。
众人都神色严肃。
大压机本来就是为航空航天关键零部件配套的。
航空产品,对于制造强度的要求远远高于航天的导弹跟火箭。
“既然这样,我们就按原来的项目走?”沈鸿问着众人。
褚国荣在回来的路上就清楚郑宇成的心思。
“我们没问题。”华清大学机械系副主任陈铭善说道,“之前的设计只需要一些修改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