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为红旗集团专门改进的第二架安-225,周围停了一长串的运油车。
运油车通过油泵,把航空煤油快速装进安-225的邮箱中。
“同志们,考验我们的时间到了!”
宋镜园等人,这两天一直在讨论如何操作才能更稳妥。
方案制定了好几套。
“目前的情况,大家都知道。乌克兰人要看我们的笑话,这不仅关系到我们的飞机是否能飞回去,国家资产是否会损失,也关系到我们所有飞行员的尊严,关系到国家尊严……”宋镜园对众人强调。
旁边的杨晓东打断了他的动员。
“大家不用紧张,也不要有太大压力,按照计划方案来就行了。虽然这飞机很贵,但是大家要整明白,你们的价值,远比这飞机更昂贵。现在,咱们有钱了,不再是以前那种飞机比人民更贵的时候!飞机没有了,可以再买,再制造。而你们要是出了问题,对于我们集团公司,对于国家,都是损失。国内,再也找不出来可以开这样大飞机的人……”
杨晓东这话,如果在部队,估计他的前途就无光了。
可在404基地,他比谁都明白,基地的人,对技术人才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这些装备。
两个机组,就因为乌克兰方面从中作梗,不得不全部登上这架他们仅仅是跟着安东诺夫试飞员们飞行几次的时候在旁边看着操纵的大飞机。
“大家不用紧张,燃油加满,起飞重量也不过才390吨,比满载的安-124还轻不少。咱们飞过安-124,没有什么问题……”
宋镜园也意识到现在不该给大家压力。
安-124,他们确实飞过。
不过次数不多。
尤里亚夫从一边走了过来,脸上带着看热闹的表情,询问红旗集团的人是否准备好了。
本来不该他插手这事情的。
“准备好了吗?”杨晓东对着15名庞大机组成员大声地问道。
所与人,胸膛挺得笔直,昂着头,大声回答:“时刻准备着!”
作为军人,他们知道,现在,已经没有回头路。
这飞机,必须由他们飞回去。
十五个人的声音,在安东诺夫总装厂外面传了很远。
如同苏联红军冲锋时候口中高呼“乌拉”时候的那种视死如归,一往无前。
在这样的场景下,尤里亚夫也没多说什么。
“一旦飞机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