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工波列斯正在旁边大口大口吃着盐水煮土豆。
这个中年男人的面部肌肉如机械般周期运动着,尽管咀嚼食物的动作未停,但他的憔悴眉头深深皱起,因为听到了自己儿子开口问“死了会不会更轻松划算”。
可随着小波列斯的讲述展开,他表情反而逐渐松弛下来。
只是眼神越来越茫然,进食也变得迟缓了。
“二三十年,五百磅?...”
没错,这就是人一生所有的价值,或结果,或意义。
而且是少年式的充满希望的乐观预演:每工作14个小时,每工作29天,每工作一年,能赚到接近50磅,而没有病痛和意外的话,维持生存仅需花费掉其中的30磅,于是等二三十年后...
别这么慢,将它拉快一点,从头直接拉到尾,不就是丽安卡吗?
说得自己都心动了,如果不“一拉到底”,还有极大风险做不到这一点。
似乎有点荒唐?
希兰下意识地朝范宁递去了求助的眼神,她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小波列斯的问题。
范宁眼前似有画面,那是一天生活内容的场景集合,不算复杂,将它“复制堆砌”成千上万次,再点缀几次繁衍生育和衰老病痛,基本生命的雏形就出来了。
非常幸福的一生——对比贫民窟内的流民、犯罪分子或济贫院短工——他们有家可归,有活可干,有家人和食物,不存在朝不保夕一说。
“不是的,其实不是这样。你用过长的劳作时间仅换得过低的工资,是因为工厂主占有了你过多的剩余价值,你被过高的病痛与意外风险笼罩,也是因为雇主或勾结邪神组织,或没有尽到基本的保障义务...如果你有机会接受更好的教育,并属于勤学好思的那部分人,在这个工业时代还有不少跻身中产的机会,那样能体验更多自我的存在,多活二三十年相比直接死亡,肯定是有区别的。”
这是范宁面对小波列斯茫然的表情,在心中下意识预演出的答桉。
但他没有说出口,因为他很快意识到审题错误,这位少年问的并不是“为什么会如此”,一系列“如果那么”的假设也对他没有意义。
且不论这是个非凡力量能被实证生效的旧工业世界...
假设,实用主义者提出了某套改良社会的办法,然后经过践行,流民、罪犯和贫贱劳工的比例变少了,那他们就会觉得自己成功回答了这个问题:
“嘿,我们已经找到了解决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