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积攒下来,他都存够了娶娘子的钱。照这个趋势再努力两年,没准儿他还能在京城买一栋宅子呢。
当然。身为崔家的家生奴,翰墨用不着买房子,但谁嫌钱多、产业多呀。
为了更美好的明天,翰墨下定决心,往后要更加用心的帮娘子做事。
唔,比如今天的事儿,他就要好好跟娘子说说。
崔幼伯并不知道他的两个小厮正各自想着自己的心事,其实,他自己也有心烦的事儿。
想了想,崔幼伯没有回葳蕤院,而是转身去了外书房,边走他边对翰墨吩咐:“去,把郑郎君请来。”
翰墨忙应了一声,小跑着往外跑去。
郑勤兄妹跟崔氏夫妇回京后,他们并没有住进荣寿堂,而是住在距离崔家不远的一栋小院里。
当然,这栋小院也是萧南命人提前准备的,是以郑勤的名义签的房契,面积不大,约莫两进,一大家子住可能窄仄些,但郑家兄妹住却是极宽敞。
为了避免郑勤推辞,崔幼伯特意告诉他,买房子的钱是借给他的,待他什么时候方便了,连本带利的还了即可。
郑勤明白,崔幼伯这么说不过是顾忌他的自尊心罢了,说是‘借’,他‘借’崔家夫妇的钱实在太多了,恐怕要给崔幼伯干上小半辈子才能还得清呢。
这不,兄妹两个搬到新居的第三天,郑勤便主动跑到荣寿堂的书房报道,没有什么明确的职务,就是陪着崔幼伯闲聊。
像什么读书心得,什么京城习俗,什么天下奇闻郑勤想到什么聊什么。
不得不说,郑勤的口才不错,书读得又多,之前又曾在四处游历,很有几分见识。
时间久了,崔幼伯发现,跟郑表兄聊天是一种享受,亦是一种学习,这让他仿佛回到了与刘晗抵足夜谈的时光。
唉,只可惜刘世兄早已携妻赴外郡做了知县,想再与他彻夜畅谈,估计没有机会了。
幸好还有个郑勤。
崔幼伯缓步来到外书房,郑勤还没到,他随意的盘腿坐在书案后,手里把玩着一个小巧的砚山,思绪却飘向了不知名的远方。
“肃纯,想什么呢,这般入神?”
郑勤熟门熟路的走进书房,却看到崔幼伯睁着眼睛睡觉的模样。
崔幼伯回过神来,放下砚山,伸出右手,笑道:“没什么,表兄来了,快请坐!”
郑勤也没客气,直接坐在崔幼伯对面的蒲团上,双手搭在盘起的双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