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他那个屯田军每月一石半屯,壮劳力每月超过一石,老幼一百至二百汉斤的分发。这些麦子,也才刚够这两县屯田农户一年多吃食。
张既和童远心有灵犀,直接补充道:“丰收后,大伙都很高兴。但各县乡,以及下面的屯、队都为了日子过得更好,立刻组织起来种粟。相信十月份又能有不少收成。”
童远问道:“是不是这样就可以一年两熟了?”
张既说道:“这批宿麦是去年九月种下的,不过今年种完粟,估计来不及种宿麦,所以能搞得起来两年三熟。”
原来这童远是后世南方人,他对一年两熟比较熟悉,却不知道北方很难做到。这个时代,有屯田和张既等循吏,能搞好两年三熟,就已经是了不起的成就了。
两人又做了些讨论,如果今年十月底,粟的种植也一切顺利。估计能够亩产一百七八十斤,也就是大约五十多万石的粟。
这两个县,就不仅可以让屯户继续现在的好日子,还可以再吸纳一万人口,扩大屯田。
当然,这些产量都是脱壳以前,军屯、民屯在各队有石磨,支持无畏军的军屯后勤部,也是有足够的工具使用。
但这种情况要不要搞水力或者风力石磨呢?夏阳这片土地刚好河流众多,风也比较大。可惜他不会搞,张既也并不精于这方面。两人只好记下此事,看看后面有无机会。
童远突然想起一事,那就是粮食供给的这般充足,会不会有些人偷懒,或者一些屯、队除了客观原因,在主观上并不尽力。
张既做事情细致入微,这一个月来他不仅抓紧丰收和统计的事情,还对半数以上的乡、屯完成了巡查。
张既说道:“此事也颇为有趣。我巡查了三十多个屯,原以为青壮较多的产量就高,老弱多的就比较低。可是没想到,亩产最多的十个屯,有一半是老弱更多的。反倒是青壮较多的,有那么三屯,在两县都是垫底的存在。”
童远问道:“德容有没有探查,老弱产量高的屯,与同样老弱多,但产量低的屯有没有区别?同样,青壮多的,产量高低悬殊的屯,有何区别?”
张既一开始还真没这么对比过,他仔细想了想,把其中各位代表的几个屯拿出来讨论了一下。
突然,他拍了一下大腿,兴奋道:“确实有点迹象可循。老弱为主的屯,有近十屯非常珍惜将军所提供的安全和生活,他们对未来充满期待,希望年龄尚小的孩童们能够茁壮成长。”
“因此,他们耕种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