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皇还在位时候,瑜王,明王和黎煜文做为他最重视的三个孙子。吃穿用度,得到的重视都比寻常的宫里的孩子更高。
启蒙先生。每日功课的检查都是过江太傅之手,而其他皇族子孙只能是翰林书院的先生指导。
他们三个的父皇也是最有可能被册封为太子的人。太上皇的精气神尚佳,批阅整日奏折好不费神,朝中的大臣即使每天都在旁敲侧击该立太子也无动于衷。
瑜王的父皇是慎亲王,当朝辅佐朝政时是最有智谋的皇子,也是呼声最高立为太子的人选。紧接着才是明王的父皇贝亲王,出了名的亲民爱民为民。
然而黎煜文的父皇荣亲王是最无所事事,让他多看本奏折就哭天喊地要了老命。好在儿子争气,难得一遇的奇才。
某日,天气正好,太上皇心情极其的好,笑眯眯听完大臣们的朝政意见。百官们还诧异今日的早朝竟然如此顺利,顺利得不可思议。早朝收尾时候,太上皇忽然说已经把皇位传给黎煜文,圣旨已经送去荣王府。
这真是晴天一声巨雷,把百官劈了个外焦里嫩,纷纷跪满整个大殿,求太上皇三思。
历任圣上都是由百官提出的意见由皇上慎重考虑之后再做决定。新帝登基是否顺利多少也要受到百官脸色的影响。
黎煜文确实的难得的聪慧的皇孙,百官也深感他的谋勇。但是极为反对太上皇这般先斩后奏行为,不动声色竟然就这样草率把皇位让出来了。
不是立太子,而是直接退位。
这把荣亲王整蒙了,这等好事居然还能落到他们父子头上。他早就想当个闲散王爷,带上儿女逛遍大好河山去了。
其他两位亲王可谓是气得脑袋冒青烟,一时间所有的谬论和各自谋害胁迫猜测全部针对到了荣亲王和黎煜文身上。
案桌上的奏折短短一天时间就堆满了案桌,没有一丝空余的地方。黎煜文也被赶鸭子上架,坐上了九五至尊之位。
当时百官闹得厉害,以至于荣亲王割发卸掉称谓,退出朝廷,带着妻子和闺女隐在深山里不再理世事。
瑜王那时候年纪尚轻,背后的势力只是薄弱,父皇更为登基为王做足了万分的准备。半路就这样被截胡了。
用了五年的时间把自己暗中势力不断的扩大,就等万事俱备之时夺到至高之位。
按照他的计划是循环渐进,名正言顺在百官的臣服中坐上那个位置,把父皇和母妃从苦寒封地接回来一家团聚。
现在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