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忿忿的从太守府出来时,手里已经拿着《孔雀东南飞》的诗作。
想到开篇的“汉末建安中”,周瑜就想笑要不怎么说瞧不起他的人品?这厮明明也是反意已露,还整天“匡扶汉室”呢……
当然,在宣扬出去的时候,周瑜已经将这句润色过,顺便……周三也润色成了孙二。
加之在序言里,也加上类似于“本故事纯属虚构”的话。
至于“秦罗敷”的名字,周瑜没有动,毕竟之所以发现这事儿,就是秦固暗中派人说亲,真按照“剧情发展”,焦母也会这么说,也没冤枉了他。
“罗敷”这名字很常见,因为先秦时有一首《陌上桑》,赞扬了一名叫罗敷的女子的美貌与品格,因此很多人家都喜欢给女孩起名“罗敷”……就像后来的张美丽、王美丽一样。
不过留下一个“秦”字,足以敲山震虎。
洋洋洒洒一千七百多字,虽然是虚构的叙事诗,但是在乐府诗中,也算是佳作,尤其是在感染力方面,容易形成共鸣。
而且……又是大贤白图所作,在车骑将军势力的有意传播下,短短几日便风靡庐江,并且迅速向淮南、江东辐散,荆楚、中原也受到影响。
此时虽然也算儒家兴盛,但是礼教的阴影,还没有彻底笼罩大地,否则日后的魏晋清谈也不会流行起来。
就像是《孔雀东南飞》,也是魏晋时所作,但是全篇无疑表达了对焦仲卿和秦罗敷的同情,以及对封建礼教的控诉,最后更是点题在“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可见此时即便是儒家主场,但改革派也是有很大市场的,就像按照《礼记》规定,女子出门应该蒙面不过在汉代大家都下意识的忽略这点,不会去执行,轻易也没有人出来杠。
反而宋明理学兴盛之后,才越发偏向于原教旨主义,换成是宋明理学的时候,《孔雀东南飞》这诗本身就够离经叛道。
这首虚拟叙事诗一出,绝大多数人看到后,并没有多想,只是单纯的被白图所描绘的爱情悲剧所感伤。
许多开明的父母、乃至于将来会为人父母的少男少女,也真的如同诗中所写,想着要“戒之慎勿忘”。
的确也有些老顽固,尤其是知道白图一些“琐事”传闻的老顽固,由此想到是不是白图要对礼制“宣战”,只是……白图写的明明白白,这是虚构的故事,而且通篇也没有直接批评焦母,都是读者们自己批评的,因此他们也不好直接发难。
毕竟有孔融为首